家禽屠宰检疫监管的常见问题与建议
摘要
关键词
家禽屠宰;检疫监管;问题;解决措施
正文
前言:近年来,我国家禽养殖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养殖密度增加的同时,各类传染性疾病也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尤其是以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代表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在某些地区时有发生,威胁到畜禽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严格落实家禽屠宰检疫制度,对家禽的屠宰检疫,及时发现患病的动物制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共同防范像禽流感这样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蔓延。
1家禽屠宰检疫监管面临的问题
1.1检疫申报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阶段我国生猪屠宰检疫基本实现了比较完善的检疫监管机制,而关于家禽屠宰检疫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按照生猪屠宰检疫的相关规程要求,在开展屠宰检疫之前,应该实行申报检疫制度,对需要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书的出厂家禽产品进行有效的屠宰检查,对于不具备合格证明的不能够申报。但是由于相关的申报制度建设不是很完善,很多养殖户并不能够做到主动申报,一部分家禽来源和流向信息没有做出有效的记录,存在监管空白。
1.2产品标志使用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家禽产品在实施屠宰检疫并检验合格之后,并没有及时附上相关的检疫屠宰标志。没有附上产品检疫标志的家禽在市场当中流通过程中,消费者就不能够正常粪便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检疫,检验是否合格,给私自屠宰产品进入市场提供的可能。另外屠宰场或者代宰点也没有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经常存在违规屠宰或者违规销售非标志产品或者胡乱佩戴标志产品的现象,甚至经常将产品标志套在一些私自屠宰的家禽产品上,造成了大量没有经过屠宰检疫的家禽制品在市场中流通,给检疫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难题。
1.3无害化处理不到位
家禽屠宰检疫期间所涉及到的各种羽毛和内脏等下脚料往往不能够直接使用,但是在很多屠宰场当中并没有执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制度,也没有建立完善的数据档案体系,给家禽屠宰检疫工作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从部分家禽屠宰场的运行情况来看,并没有对家禽相关下脚料进行运送和无害化处置,很多下脚料经常被违规上市销售,加大了疫情的传播风险。
2家禽屠宰检疫监督监管的工作措施
2.1加快构建完善的家禽屠宰检疫工作队伍
从当前家禽屠宰检疫监管的现状来看,基层地区并没有达到最佳的检疫监管成效,究其原因主要与该地区的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密切相关。所以在今后家禽屠宰检疫监督监管过程中,就需要全面提升相关监管人员的综合素养,保证检疫监管人员能够着眼于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全面做好监督监管,避免不合格的动物制品在市场中流通。一方面应该加强对现有工作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教育,确保整个工作队伍的道德素养,专业技术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还应该进一步改善基层地区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确保有独立的工作场所,全面熟知动物检疫法规和屠宰检疫规程,运用规范化的视角来开展家禽屠宰检疫监管,约束家禽屠宰检疫行为。
2.2加快构建完善的家禽屠宰检疫工作体系
未来家禽屠宰检疫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检疫的相关要求,加快构建完善科学的屠宰检疫运行体系。作为监督家禽屠宰检疫的具体工作部门,要加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加快构建完善的家禽检疫监管系统,基层地区也需要针对原有的屠宰检疫系统不断做出优化调整创新改革,采用片区配送家禽产品的方式,助推式的家禽检疫操作工作开展。未来家禽屠宰检疫过程中,还需要将定点屠宰检疫监管机制严格落实到位,保证屠宰场有相关资质,配置完善的屠宰检疫设施,明确家禽屠宰检疫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规范基本操作流程。对于定点家禽屠宰场应该配置专业的官方兽医人员全天值守,切实防控像禽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爆发,保证当地群众的饮食安全。
2.3加强家禽屠宰检疫监管
家禽屠宰检疫过程中能否达到清洁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到最终畜禽产品的质量,所以在家禽屠宰检疫过程中,一定要落实严格的监管机制。一方面应该不断加强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将监管部门的执法工作和技术工作有效分离,加大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保证家禽屠宰检疫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突发性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危及到动物养殖安全。另外还应该将全程监管理念充分应用到家禽屠宰检疫过程当中,保证从屠宰到上市销售都能够追溯信息,当出现突发性的食品安全问题之后,能够按照责任追溯机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互联网+”在动物屠宰检疫监管中应用
3.1构建智慧化动物屠宰检疫监管信息系统
借助“互联网+”构建智慧化动物屠宰检疫监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整个监管过程的全面覆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首先,数据采集与共享。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设备,实现对动物屠宰场的实时数据采集,包括温度、湿度、检疫记录等,并将数据上传到系统中进行存储和共享,实现监管数据的全面、准确和及时的获取。其次,动物追溯与溯源。通过电子标识、RFID等技术,对动物进行全程追溯和溯源管理,记录和存档动物的养殖、运输、屠宰等环节的数据,实现动物产品的可追溯性和质量安全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动物屠宰场的生产过程和数据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风险信号,并自动生成预警报告,促使监管部门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建立动物产品质量信息数据库,记录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数据,实现产品质量信息的查询和溯源,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再次,电子申报与审批。建立电子申报平台,实现动物屠宰场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在线申报、审批和反馈,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和便利性。第四,安全防护与权限管理。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同时设置不同权限,实现对信息的授权访问和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最后,信息公开与跟踪查询。通过公开和共享监管数据,使公众可以及时了解动物产品的质量状况和监管结果,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同时,建立方便用户查询的系统界面和功能,使其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相关信息。
3.2远程监管
在屠宰场内设置视频监控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和云存储,将屠宰现场的实时视频传输到监管部门的系统中,实现对屠宰行为的远程监控。利用高速、稳定的网络传输技术,将视频数据实时传输到监管系统中,并进行远程存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监管系统对屠宰场进行实时监测,当出现异常行为或超出规定的操作范围时,系统能够自动发出警报并发送给相关监管人员,以及时处理和处置。利用图像识别、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屠宰场内的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和识别,检测是否符合屠宰操作规程,以及判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监管系统还可以实时记录屠宰行为的相关信息,包括屠宰时间、屠宰员工信息、操作过程等,同时也能够将这些信息与动物追溯系统进行关联,实现对屠宰行为的全程追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家禽屠宰过程中,通过推行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的工作机制,能够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蔓延,降低市民接触各种高致病性病毒的机会,降低直接接触传播的风险。屠宰检疫作为动物制品进入市场的最后一个环节,在防范动物疫病传播蔓延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小洁.试论家禽屠宰监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2):66.
[2]陈冠.家禽屠宰检疫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6):65.
[3]郭永建.家禽屠宰检疫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9):7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