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制度建设
正文
引言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自2013年起,我国先后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厕所革命”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然而,这些专项行动的顺利实施、取得实效,却与制度建设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全国各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调查发现,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着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撑、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执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是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保障,而加强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强化法律保障。
一、乡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
1.乡村人居环境的定义和特点
乡村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乡村居民居住的村庄及其周边地区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乡村人居环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产生活方式多样化,乡村人居环境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们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等各种需求。二是地域分布差异明显,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是形成了不同的乡村人居环境类型,如山区、平原、丘陵、盆地、沿海等区域。四是乡村人居环境的主体差异明显,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有很大差异,因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整治模式。
2.乡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村庄规划不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不完善。
(2)农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生活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3)农村道路、饮水和住房安全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
(4)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不健全,村庄人居环境缺乏有效的管护机制,建设维护资金短缺。
(5)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
(6)乡村规划滞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村庄建设发展无序。
3.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重要内容之一。农村人居环境是指农村居民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包括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公共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4.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行制度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诸多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必然要求。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村容村貌提升,推动形成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产业兴旺的发展环境、乡风文明的文化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存在的问题
1.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的缺陷
制度建设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前提,而制度缺陷又是制约制度建设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现有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
第一,对地方政府问责的规定不够清晰明确。对地方政府问责规定不明确,使得地方政府在治理乡村人居环境时会出现“动力不足”的现象。
第二,缺乏对村民参与制度建设的规定。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村民是主体,是决定因素。而当前我国关于村民参与制度建设的规定较少,导致村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主体地位不明确,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形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府一家治”“政府一张网”的现象。
2.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的执行问题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执行,是制度能否落地的关键。虽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但是如果不能执行,那么这些制度就是一纸空文。当前农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上热下冷”的现象严重,基层政府缺乏对政策的重视程度,乡村干部对政策的理解程度不够。二是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相关工作人员只顾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缺乏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度思考。
三是农民参与意识不强,他们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自己无关。四是政府主导力度不够,地方政府在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的政策,比如《关于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这些政策文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指导。但是这些文件都是针对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没有系统全面地对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规范,需要将这些文件中涉及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完善,把相关制度建设系统化、体系化。比如在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时,应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治理目标和任务清单、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体系。
2.加强乡村治理能力建设
一是要充分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形成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合力。
二是要发挥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作用,健全村民议事、决策、监督等机制,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是要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政府服务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群众自治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四是要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优势,搭建网络平台,广泛宣传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经验做法、典型人物等,扩大工作成效和社会影响力。
结论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制度建设是其顺利推进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本文认为,制度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从农民参与、资金保障、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进行制度创新,确保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具体而言:一是要强化制度设计,在规划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二是要建立资金保障机制,让农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三是要完善管理机制,包括组织管理、监督管理和激励管理等;四是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包括“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制度、村民自治的民主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等。
参考文献
[1]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人才机制建设研究[J]. 王富忠.农业经济,2020(08)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探讨——以庐江县六岗独山中心村为例[J]. 程进;张万荣.绿色科技,20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