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与探讨
摘要
关键词
综合勘察技术;岩土工程勘察;应用
正文
前言:高度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加强勘察技术的研究、提高勘察质量,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要综合利用各种勘查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勘查方法。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逐渐多样化,为保证勘察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勘查技术。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要认真细致、严谨细致、及时准确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1]。
一、综合勘察技术概述
1.1 综合勘察技术的定义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为了更好地勘察出相关的数据信息,更准确地掌握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就要采用多种勘察技术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而且要对勘察技术进行合理地选择,从而实现对不同勘察方法的合理使用,提高勘察的效率。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采用的技术种类还是比较多的,有物探法、钻探法以及原位测试法等。而且在这些技术中,物探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勘察方法。所以说在岩土工程中采用物探法来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最适合的一种勘察方法。也是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最有效途径[2]。
1.2 综合勘察技术的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综合勘察技术是指对多种勘察技术的综合运用,而不是将多种勘察技术简单地拼凑起来。目前,我国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所采用的综合勘察技术主要包括:地质雷达、地球物理勘探、钻探以及原位测试等。在这些勘察技术中,地质雷达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勘察方法。地质雷达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岩土的发射电磁波,在通过接收器后再将电磁波转换成电信号,然后根据这个电信号来分析岩土的特性。地质雷达法能够快速地、准确地对岩土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还能够了解到岩土的微结构,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用非常广泛。
1.3 综合勘察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而实现了多种勘察技术的综合运用。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还没有专业的岩土工程勘察人员,主要是由地质工作者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那个时候,我国对于岩土工程勘察的研究并不是非常深入,所采用的勘察技术也比较单一。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
2.1 地质勘察
查明场区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各岩土层的成因、产状、结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评价其工程地质特征和区域稳定性;查明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类型、埋深、补给和排泄条件,场地的渗水量及分布规律,分析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查明场区的不良地质作用及潜在地质灾害,包括岩溶、采空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发育规律,分析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危害;查明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埋深等情况;查明地下水位变化范围和变化幅度;根据建筑物基础形式及要求,提供地基持力层选择及相应的建议参数。
2.2 地下水勘察
查明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埋藏条件、补给来源及排泄条件,地下水水位及动态变化,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场地范围内和相邻场地地下水位,分析评价地下水对建筑材料和地下工程的腐蚀性;评价场地内可能出现的渗漏情况及处理方法;评价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及措施;评价基坑周边环境,提出地下水控制措施建议。详细查明拟建建筑物区域内和邻近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并进行监测;查明地表水、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场地和临近场地的地表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2.3 工程地质勘察
查明地层时代、岩性、构造、埋深、不整合面和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查明地形地貌,分析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地震效应;查明场地内各类土的分布和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天然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模量;查明不同土质和岩层的工程地质性质,查明地下水水位和动态变化,评价其腐蚀性;根据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或原位测试等勘探手段,收集场地内已有地质资料;根据需要进行各种类型的岩土工程室内或现场试验及原位测试,为设计提供岩土工程参数。
三、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3.1 综合勘察技术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映像法、瞬变电磁法,综合物探技术,主要用于工程地质勘查的表层,对场地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工程地质钻探法,对场地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地震勘探法是采用地震波记录资料来推测场地地层结构,主要用于不良地质的勘察;波速测试,利用波速来测试场地的均匀性和密实度;标准贯入试验法,通过对标准贯入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得出场地土的相关参数;土工试验,采用一些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来评价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通过对场地土进行静力触探和动力触探试验来评价场地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3.2 综合勘察技术在地下水勘察中的应用
地下水的勘察,通过对场地地下水进行勘察,了解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水位变化情况,确定场地内地下水的类型和特点;原位测试,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基坑附近的地下水位进行检测,确定其变化情况,通过测试分析地下水位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资料判断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地下管线探测,通过对地下管线的探测,了解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和走向及埋深等信息;钻探与物探方法相结合,查明场地内地下空间、不良地质作用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工程地质测绘和水文地质试验相结合。
3.3 综合勘察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在进行场地勘查的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对地质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一系列技术包括电磁法、地震波反射法、声波透射法等多种手段,确保了我们能够准确地定位到不良地质作用的具体位置,它们的分布范围是怎样的,深度又是如何分布的,以及这些不良作用的类型有哪些。此外,结合工程地质测绘与水文地质试验的方法,不仅查明了场地内地下管线的准确分布情况,而且精确绘制出了管线的走向图。通过这些管线走向图,可以更好地理解地下管线在场地内的布局,包括它们的垂直走向和水平延伸范围,从而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结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的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准确性。在对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采取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对场地内存在的不良地质进行评价,查明场地内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对场地内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价。同时,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地下水进行勘察,掌握场地内地下水的类型、特点和地下水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明红.浅谈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湖北工程地质,2019,(7):59-62.
[2]高军.浅谈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技术,2015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