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一体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其节碳减排效果研究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高恺

110102198302153310

摘要

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应用。本文从 BIPV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典型 BIPV项目案例,对 BIPV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将 BIPV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可大幅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同时可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和设备选型,进一步降低碳排放。为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积极应用光伏一体化技术,建议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提高对建筑工程中光伏一体化技术的认知;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编制;加强对光伏一体化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指导;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等。


关键词

建筑工程;光伏一体化;建筑节碳减排

正文


引言

当前,随着能源转型与发展,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已成为推动我国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重要方式,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然而,由于光伏发电具有价格较高、难以大规模接入等特点,目前尚未能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技术则可将太阳能发电与建筑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绿色低碳建筑。当前,我国已有一批光伏一体化项目在建筑领域落地。

、光伏一体化技术概述

1.1 光伏一体化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光伏一体化技术应用广泛,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光伏组件的应用,主要是将光伏组件应用在建筑屋顶或者是农业大棚等;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将太阳能电池组件应用在建筑工程中,主要分为离网系统和并网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主要是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电压、电流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进而实现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正常工作;光伏发电系统的监测,主要是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数据采集、监控和控制;光伏发电系统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监控和管理来实现对整个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有效管理。

1.2 光伏一体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现状

我国近年来加快了光伏一体化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发展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光伏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尚无国家标准,光伏一体化设计缺乏标准指导,项目施工缺乏标准规范,难以开展有效监管;二是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光伏系统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三是由于光伏一体化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四是由于建筑领域缺乏对光伏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员,对光伏一体化项目设计和施工缺乏专业指导,导致项目建设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光伏一体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 光伏一体化技术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光伏一体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设计原则,需要遵循“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经济用、美观大方”的原则。同时,光伏一体化技术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在选择光伏一体化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例如,光伏一体化技术在光伏幕墙、光伏屋面上的应用,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保证其与光伏一体化技术能够相互适应,并且能够提高光伏一体化技术的利用效率。在确定好相关设计方案后,需要对相关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保证设计方案符合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

2.2 光伏一体化技术在建筑外墙中的应用

建筑外墙是指建筑的外墙表面,包含了建筑物的外部空间,包括屋顶、墙体、窗体、阳台等。对于光伏一体化技术而言,其可以与建筑工程相结合,安装在建筑的外墙上。在建筑的外墙上安装光伏组件后,不仅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目前,我国已有大量的光伏一体化项目落地,其中包括了各类建筑。如:杭州龙井路与之江路交叉口西南侧的国际金融中心(IFC),是一座绿色节能、科技创新的新型绿色建筑;上海南浦大桥北端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我国第一座以光伏发电为主的大型综合绿色环保设施;青岛“滨海国际广场”是一座采用光伏技术进行设计和建造的现代办公建筑。

2.3 光伏一体化技术在建筑遮阳系统中的应用

建筑遮阳是指利用各种人工手段对建筑物的门窗、屋顶等部位进行遮挡,以达到降低太阳辐射强度、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的目的。对于建筑遮阳系统而言,通常是指通过在建筑物的门窗、屋顶等部位安装遮阳设施,从而降低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能耗和照明能耗,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的系统。光伏一体化技术在建筑遮阳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遮阳装置与光伏一体化技术结合的遮阳系统、利用遮阳系统与光伏一体化技术相结合的遮阳系统。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而言,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遮阳方式。例如,对于公共建筑而言,应优先选择光伏一体化技术作为其遮阳措施。

、光伏一体化技术的节碳减排效果研究

3.1 光伏一体化技术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根据光伏发电的理论,可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光伏发电与传统发电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建筑每年消耗的能源中有40%50%是由太阳辐射能产生的,而在建筑能耗中约有40%50%是由建筑物本身的能耗产生的。从太阳能资源和发电成本等方面考虑,光伏发电是最经济的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表明,每单位面积太阳能电池组件每年可以产生3~7 kW·h电。根据北京地区年平均温度计算,一栋10层住宅每年所需电量约为4 kW·h。这样一栋住宅每年可减少1 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植树10万棵。

3.2 光伏一体化技术对建筑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效果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资料,若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内一直使用光伏发电,则建筑物的温室气体排放可减少2 800~3 000吨。这一结果表明,在建筑物生命周期内采用光伏发电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而言,采用光伏发电技术可进一步降低碳排放。从能源效率的角度出发,光伏发电比常规燃煤发电、燃气发电、燃油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可节省约40%的能量。从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考虑, BIPV技术相较于其他光伏发电技术更具优势。

3.3 光伏一体化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对于光伏一体化技术而言,在建筑中应用其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分析该技术的成本和收益,可以看出其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具体而言,从成本角度来看,光伏发电比常规发电的成本要低得多。从收益角度来看,在建筑中应用光伏发电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如:某办公建筑的屋顶安装了1000W·h的光伏发电系统,一年发电量为4479.63 kW·h,除去设备投资成本、安装成本和运行维护等费用外,年均收益为3677.07元/年。从投资回收期来看,光伏发电比常规发电的投资回收期短得多,一般为13年。

四、结语

综上可知,将 BIPV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可大幅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同时,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和设备选型,可进一步降低碳排放。为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积极应用光伏一体化技术,建议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提高对建筑工程中光伏一体化技术的认知;二是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编制;三是加强对光伏一体化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指导;四是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吕建生,郭玉民,李伟,冯世建。基于我国建筑碳排放现状及问题分析。环境科学,2017 (04):1-17
   [2]李艳琴,冯明强,刘宁,王鹏,赵金峰,张少强。我国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现状及政策研究。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8 (04):1-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