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场疫病防控的关键环节与技术措施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程亚楠 李方方

平顶山市畜牧业发展中心,河南省平顶山市,467000

摘要

我国动物养殖业呈现规模化趋势,以及动物高流动性给疫病防控带来一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殖场发展。通过分析畜禽疫病防控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一系列防控方法,以期预防畜禽疫病发生,减少疾病大规模传播,降低发病后的死亡风险。本文旨在探讨畜禽养殖场疫病防控的关键环节与技术措施,以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保障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畜禽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及面临的挑战,接着详细阐述了疫病防控的关键环节,包括养殖环境管理、饲料与饮水卫生、疫苗接种与免疫监测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总结了畜禽养殖场疫病防控的实践经验,以期为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畜禽养殖场;疫病防控;关键环节;技术措施

正文


引言

畜禽疫病的诱发因素较多,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利益。畜禽疫病是否发生,与养殖场的重视程度以及当地防疫力度有相关性,如重点立足于经济收益,而忽略疫病防控,易导致疾病大规模传播。因此,加强畜禽养殖场的疫病防控工作极为重要,不仅要养殖场加强管理,也要当地防疫部门的积极参与。畜禽养殖业作为我国农业的支柱之一,对于确保粮食安全、推动农民经济增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和养殖密度的急剧提升,畜禽疫病的发生概率与传播速度同步加剧,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强化疫病防控,提升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不仅是保障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维护国家农业基础稳定和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当前,亟需从养殖环境、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多个层面着手,构建全面、系统的疫病防控体系,以抵御疫病风险,保障养殖业的健康繁荣。。

一、畜禽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及挑战

畜禽疫病不仅造成大量畜禽死亡,降低养殖产出,经济损失显著,还可能经由食物链将病原体传递给人类,对公共卫生构成潜在威胁。疫病爆发时,可能导致市场波动,消费者信心下滑,进一步打击养殖业的市场环境。强化疫病防控,确保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关乎经济、社会及生态多方面的重要任务。

当前疫病防控工作的挑战多面且严峻。复杂多变的养殖环境为病原体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多种畜禽共存,疫病种类多样,防控策略需精细且灵活。同时,养殖场间的管理差异大,部分场防疫体系不健全,对疫病防控的重视程度不足,执行的防疫措施可能流于形式,难以形成有效防线。新技术应用不广泛,如早期诊断技术的普及率低,可能导致疫病发现滞后,错过最佳防控时机。

面对这些挑战,需提升养殖业的整体防疫水平,加强养殖场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养殖者的防疫意识,同时推动科技创新,利用先进的监测和诊断技术,实现疫病的早发现、早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环境中确保畜禽疫病的有效防控,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和繁荣。

二、畜禽养殖场疫病防控的关键环节

2.1养殖环境管理

养殖环境是畜禽疫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养殖环境管理,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对圈舍、用具等进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保持畜禽的适宜活动空间,降低疫病的传播风险。

2.2饲料与饮水卫生

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畜禽的健康。因此,养殖场应加强对饲料和饮水的质量监管,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对于饲料,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避免使用霉变、污染的饲料;对于饮水,应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源的清洁和安全。

2.3疫苗接种与免疫监测

疫苗接种是预防畜禽疫病的重要手段。养殖场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畜禽种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按照程序进行疫苗接种。要定期对畜禽进行免疫抗体监测,了解畜禽的免疫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免疫失败的个体。

三、畜禽养殖场疫病防控的技术措施

3.1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要与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做好疫病防控的准备工作。

3.2推广生物安全措施

生物安全措施是畜禽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养殖场应建立封闭式的养殖环境,减少外界病原体的侵入;对进出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避免不同批次畜禽的交叉感染。

3.3提高养殖场管理水平

养殖场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疫病防控的效果。因此,养殖场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和技能水平;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养殖操作,确保防疫措施的落实。

四、畜禽养殖场疫病防控的实践经验总结

畜禽养殖场疫病防控实践表明,精细化的环境调控至关重要。具体包括定期清理粪便,保持养殖区域清洁,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优化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新鲜,降低疾病传播概率;合理布局,避免不同畜禽品种间的交叉感染。

饲料与饮水安全是疫病防控的基础。选用富含营养且不含添加剂的饲料,避免饲料污染和霉变,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提供清洁安全的饮水,是维护畜禽健康的关键。

疫苗接种和免疫监测是预防性措施的重要一环。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确保所有畜禽按时接种,并通过定期抽样检测,评估免疫效果,对免疫失败的个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生物安全措施的执行是防控工作的核心。设立严格的入场消毒制度,限制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执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减少病原体的滞留和传播。

养殖场应提升管理效能,定期培训员工,提高其对疫病的认识和防控技能。同时,建立健全疫病应急预案,以快速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

与科研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合作不可或缺。引进先进的疫病检测技术,定期参与研讨会和培训,了解最新防控策略,可显著提升疫病防控水平。

总结,畜禽养殖场疫病防控需要全方位的策略,从环境、饲料、免疫、管理到技术引进,每一环节都需精细运作,以确保养殖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结论

疫病防控策略的成功实施,依赖于科学的环境调控,包括定期清理与消毒,确保养殖环境清洁卫生,以杜绝病原体滋生。提供优质营养的饲料,保证饮水安全,是维持畜禽健康,预防疫病的基础。疫苗接种与免疫监测的精准执行,以及生物安全措施的严格实施,如定期消毒、人员培训和入场管理,同样不可或缺。养殖场应提升管理效能,通过定期员工培训,提高疫病防控意识和技能。与科研机构和监管机构的紧密合作,能及时获取最新的疫病防控信息和技术,提升防控效果。面对未来,养殖场需持续投资于技术创新,培养专业人才,以适应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应对新的疫病挑战,为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 畜禽疫病防控策略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2] 张莉莉, 刘晓东. 饲料安全与疫病防控[J]. 畜牧兽医杂志, 2017, 39(2): 32-37.

[3] 李建国. 养殖环境控制与疫病预防[J]. 畜牧业环境, 2016, 24(4): 56-60.

[4] 陈志强, 赵红梅. 畜禽疫苗接种策略探讨[J]. 兽医导刊, 2018, 29(5): 89-92.

[5] 周海燕, 王丽. 生物安全在畜禽疫病防控中的作用[J]. 畜牧与兽医, 2017, 49(11): 1-4.

[6] 孙志刚, 马洪超. 畜禽养殖场管理效能提升路径研究[J]. 畜牧业经济, 2019, 37(6): 78-81.

[7] 杨柳, 朱春梅. 科研机构与养殖场合作模式在疫病防控中的应用[J]. 动物医学进展, 2016, 37(3): 23-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