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建德梅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何洁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摘要

建德梅城,作为一座拥有近1800年历史的古府,凭借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建德梅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现状分析、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旨在为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建德梅城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产业发展

正文


一、引言

2021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务必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鼓励和支持乡村地区发展文旅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条重要渠道。

二、建德梅城的基本概况

浙江建德梅城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东部,地处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三江汇合处,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梅城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梅城即属会稽郡,后历经多个朝代一直是州府所在地,直至清末。梅城因曾是睦州府、严州府及建德县治所在地,地位显赫,其"三江聚会古严州,一注清流奔杭城"的美誉仍流传至今。

梅城城内有东、西两湖点缀,外有南、北双塔对峙,古街古巷、古塔古坊等名胜古迹众多是众多文人墨客的游历之地,孟浩然、谢灵运、李白、范仲淹、陆游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和诗文。著名景点包括思范牌坊、建德侯坊、明桂青柯、六合古井以及周边的玉泉寺、万松林、双塔凌云等。

三、建德梅城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2018年2月17日浙江省前省委书记车俊在《关于深入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建议》上批示,要求坚持不懈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同年,在省委政研室提交的《关于开展美丽城镇示范建设的建议——“千年古府”建德市梅城镇调研及启示》上作批示,指出美丽城镇建设的短板要补齐,梅城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要求杭州、建德两市联手共同研究推动规划、建设、管理,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随后,历任领导对梅城的美丽城镇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有力推动,梅城在环境综合整治、文化传承与保护、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就,极大地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一)保护与展示千年历史文化

建德梅城镇作为古严州府治所,拥有近1800年的建制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梅城镇在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和展示利用,坚持“考古前置、价值传递、保护第一”的理念,对30处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复建了清朝耳目坊、世科坊等历史牌坊,以及修缮了古建筑30余幢。不仅恢复了原有的风貌,保留了千年古府的城市肌理和文化风貌还通过合理的利用,如打造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主题馆、博物馆等,成为了展示梅城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保存了梅城原独特的南、北双塔对峙,东、西两湖点睛的山水空间环境以及州、县双治,南市北坊,十字轴线的城池格局,为游客营造了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古城环境。

举办文旅项目与活动

建德梅城镇按照“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亮点、年年有提升”的目标,开发了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如“严州十二时辰”系列特色活动、小型路演、民俗踩街、知府巡街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提升了梅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开发一系列互动体验项目,如古建筑修缮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让游客亲身参与并感受梅城的历史文化氛围。

目前,梅城镇还推进了南宋瓦子街区二期工程等文旅项目建设,其文旅活动规划主要围绕展示宋韵文化、促进文旅融合以及提升游客体验等方面展开打造集杂技、戏台、酒肆、茶坊于一体的南宋活态生活街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

注重产业融合与经济发展

建德梅城镇作为浙江省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之一,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通过“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等多种模式,促进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一是大力深入挖掘和整理人文资源,走“活化利用”文旅路线,通过修复出传统街巷、复建古牌坊、恢复古迹,吸引了大量产业投资者,带动了民宿、酒店等旅游业态的发展;二是结合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让千年宋韵在梅城“流动”起来,建德梅城举办了“宋韵今辉,奇妙夜严州”,将宋韵文化与亚运元素相结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旅体验;并组织隅田川咖啡音乐节、干鹤女神跑等文体娱乐活动,提升了梅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三是利用美丽乡村和“四宜”特色村镇建设,注重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打造如潘铺村生态农庄集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农事体验、户外拓展、健康美食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特色田园综合体,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研学。

提升公共服务与设施

建德梅城镇依托《智在严州--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应用场景建设梅城方案》,全面打造和迭代完善千年古城游客结构在线分析、古建筑保护数字化和游览资源小程序导引等功能,通过优化古城咨询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开发“云上严州”等数字化平台,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全面的旅游服务。

四、建德梅城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建德梅城作为拥有1800年置县史、1300年州府史的严州古府,其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如何在现代化建设中有效保护这些遗产是当前面临一个重大问题此外,梅城地处三江交汇之地,山水资源得天独厚,如何保持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避免旅游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梅城应在保护历史文脉的同时,合理进行开发利用,避免过度商业化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

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质量

随着近几年建德市对农村公路和城乡道路的不断整治提升,梅城镇的道路交通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面对日益增长的游客量,梅城镇应如何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便捷性,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梅城镇的知名度大大提升,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梅城镇应加快提升酒店、民宿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品质和数量,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质量,这也是提升旅游体验的重要环节。

产品创新与竞争力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周边地区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梅城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创新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提升旅游吸引力,是梅城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梅城镇应积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元素,结合现代旅游需求,开发出更多元化、更具创意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消费

宣传推广与品牌建设

当前,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宣传推广对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和吸引力至关重要。梅城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梅城需要深入挖掘自身特色,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并通过持续的品牌建设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政策与资金支持

文旅融合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梅城需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并且文旅项目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梅城需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旅项目的投资开发,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结论与展望

建德梅城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这些独特的资源禀赋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同时,浙江省全面启动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工作,梅城镇作为重要节点,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是,梅城镇目前的基础设施品牌知名度以及农业、工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仍需进一步提升与加强,未来应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和数字化赋能等方面的工作,为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黄戈,吴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究[J].文化产业,2022(21):139-141.

[2] 刘婷,梁千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1):69-74.

[3] 罗先菊.以农文旅康深度融合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作用机理与推进策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2):188-191,203.

[4] 陈亚萍.文旅融合背景下同里古镇旅游现状与开发对策[J].当代旅游,2021,19(18):67-68.

[5] 陆明明,石培华,文化和旅游的关系网络及其融合路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1,37(3):340-348

 

作者简介:何洁(1982-),女,杭州建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项目: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金资助(编号:2022ZX21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研究阐释专项课题(项目名称: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以建德梅城为例)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