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在农作物绿色防控中的应用与挑战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刘春燕

任丘市农业农村局 河北沧州 062550

摘要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加,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绿色防控技术,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生物防治在农作物绿色防控中的应用现状、主要方法及其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防治;农作物;绿色防控;应用;挑战

正文


引言

农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传统的农业防治方法如化学农药虽然有效,但其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生物防治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利用自然敌害、微生物和植物自身的防御机制,逐渐成为现代农业中重要的防治手段。

1. 生物防治的基本概念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因素,如天敌、微生物或植物化合物,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方法。这种防治方式通过增强或引入生物天敌,减少农作物的害虫压力,从而达到保护作物的目的。生物防治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还能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形式包括天敌释放、微生物防治和植物源农药的应用。生物防治强调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体现了现代农业生产对环境友好的追求。

2. 生物防治的应用现状

2.1 天敌释放

天敌释放是生物防治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旨在通过引入或增强自然界中的捕食性或寄生性生物,以控制害虫的数量。例如,在果树种植中,农民常常引入瓢虫、寄生蜂等天敌,以有效管理蚜虫、红蜘蛛等害虫的发生。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还能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成功的天敌释放依赖于对害虫种群动态的准确预测和天敌的适时释放。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作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天敌种类,从而实现有效的病虫害控制。

2.2 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是生物防治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来控制病害和害虫。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生物农药,可以有效杀灭多种害虫,且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微生物防治的优势在于其特异性强、环境友好,能够在不损害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有效控制病虫害。此外,利用有益微生物(如根际细菌和真菌)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逆性。虽然微生物防治的应用尚在发展中,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发的深入,未来有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3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用于防治病虫害的一类农药。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相对较低的毒性,能够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例如,烟草中的烟碱、黄樟中的樟脑以及大蒜中的大蒜素等,均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农业防治。植物源农药不仅能够抑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还能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增加,植物源农药在有机农业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然而,植物源农药的使用效果受到植物来源、提取工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3. 生物防治的优势

3.1环境友好

生物防治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其环境友好性。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方法在控制病虫害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降低。由于生物防治主要利用自然界中的天敌、微生物和植物源化合物,它们通常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较小,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通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从而维护生态平衡。此外,生物防治在提高土壤健康、促进微生物活性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农田的可持续性。综上所述,生物防治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害虫和病害,还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安全性高

生物防治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其高安全性。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使用的生物因子和植物源农药对人类和动物的毒性通常较低,能够有效减少食品安全隐患。例如,许多生物防治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和某些植物提取物,在杀灭害虫的同时,对人类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微乎其微。这种特性使得生物防治在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此外,生物防治还能降低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上的风险,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生物防治不仅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也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3.3可持续性

生物防治具有显著的可持续性,成为现代农业中重要的防控策略。通过利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生物防治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同时维护和增强生态系统的健康。与依赖化学农药的传统农业方式相比,生物防治不仅减少了化学品的使用,还能降低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从而保护自然资源。此外,生物防治有助于增强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促进作物生长,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随着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生物防治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未来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保障。通过建立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生物防治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4. 未来的发展方向

4.1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生物防治在农作物绿色防控中应用的关键。首先,需要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发新型生物防治剂和配方,提升其效果和持久性。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优化微生物的防治性能,或筛选具有优良防治特性的天然敌害,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病虫害控制。其次,研究多种生物防治方法的联合应用,以发挥协同效应,提高防治效果。最后,应加强对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以积累数据和经验,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升生物防治的效果,还能增强其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最终实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可持续发展[2]

4.2 推广与培训

推广与培训是生物防治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首先,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民传递相关知识与信息,例如举办讲座、研讨会和现场示范等,提升农民对生物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其次,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生物防治技术推广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地方需求。此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掌握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以便为农民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或技术服务团队,促进农民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分享,进一步增强生物防治的推广效果。通过系统的推广与培训,能够提高农民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推动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与应用。

4.3 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在推动生物防治技术发展与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政策法规,为生物防治提供法律保障,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补贴政策,降低农民使用生物防治技术的经济负担,促进其广泛应用。其次,政策制定应关注农民的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掌握和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此外,应建立生物防治技术的评估与认证机制,确保所推广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激励各方共同参与生物防治的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结论

生物防治在农作物绿色防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推广和政策支持,以推动生物防治的广泛应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林红,徐广力,邓春阁. 蛟河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及成效分析 [J]. 基层农技推广, 2021, 9 (07): 56-58.

[2]王桂荣,王源超,杨光富,.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基础的前沿科学问题 [J]. 中国科学基金, 2020, 34 (04): 374-380.

 

作者简介:姓名:刘春燕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19744籍贯:河北沧州任丘市  :副高级农艺师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