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高质量融合路径探析——以贵州省兴义市洒金村为例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罗仁坤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550001

摘要

通过对国内城市、乡镇二者高质量融合的已有路径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了解,进一步明白已有路径的优势以及不足,从而探索新型路径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建立高效、便捷的通道,对进一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有重大意义。贵州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在实施推进中所存在的问题集中来说主要包括城乡产业一体化联动不足、乡村区域间产业优势联动不足、区位与供给不足、地区间文化联动力不够、政府与党组织间协调能力较为涣散等等。因此,想要打造贵州省城乡高质量融合特色,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路径来实现城乡产业共同体、打造区域间产业一体化优势链、区位供给化人才队伍与资源协调、积极推动乡村建设,完善城乡一体化机制、政府与党组织间联动建设,以新路径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以高质量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关键词

正文


目录

关键词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内容与目的

2.1 国内相关理论主流

2.2 研究目的

3. 国内城乡高质量融合路径理论分析

3.1 城乡发展理论

3.2 国内资本下乡路径

3.2.1 政策优惠

3.2.2 资本介入路径

3.2.3 风险防范

3.2.4 收益成效

4. 国内城乡资本流动现状分析

4.1 资本流动

4.2 城乡资本流动障碍

5. 自媒体下乡与城乡融合新路径

5.1 自媒体对城乡资本流动的作用

5.2 网红经济效应与城乡经济壁垒的打开

5.3 多方组织体系的合作

5.4 农村与城乡资本一体化模式构建

5.5 知名品牌创建与推广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关键词 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新型路径;经济壁垒:网红经济效应

1. 研究背景


城乡融合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准,也是推进城乡关系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产业帮扶,缩小城乡经济差距,积极推进乡村与城市相融合。乡村振兴并不只是乡村自身发展的任务,而是村与村融合、村与城融合、城与城融合,打造一条以村带村、以城带村、以城带城的一体化路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针对贵州省发展所提出的‘新国发2号文件’中多次提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旅游建设、绿色转型经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标志着现行城乡融合要以“绿色、开放、协调、共享”为主要旋律来推进。

2. 研究内容与目的

2.1 国内相关理论主流

通过资料梳理,国内有关乡村振兴以及城乡融合的研究主要有三大分类,具体可参考表1.1-1

姓名

张尚武

贺雪峰

高帆

研究内容

宏观社会生态建设角度分析城乡融合。

提出中观层面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基础体制机制。

聚焦微观视角下城乡发展、市场、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同城乡融合的有机融合。

结果

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优化布局空间,提高基础建设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居民融合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充分激发政府、企业、农民三者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参与的治理机制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地位、要素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布局优化[1]

1.1-1 城乡融合研究分类

2.2 研究目的

从层度角面来看,国内对于城乡融合的定义、历史演变、目标方向、影响因素、政策治理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这都为本次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支撑以及研究依据。不足的是,国内在城乡融合方面都比较偏向于上层制订,基层执行,很少做到基层结合实际与政策,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融合路径。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基层实际与已有融合路径结合,新型路径对于城乡融合的推动实现城乡更好的融合。


3. 国内城乡高质量融合路径理论分析


3.1 城乡发展理论

根据知网检索关键词“城乡高质量融合”得出报告,学术期刊文章数量有58篇,学位论文有2篇(硕士论文)可见国内对于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研究还是比较稀缺的,但也有许多这方面的专家为我国城乡融合做出了很大贡献。关于理论的分析如表3.1-1

姓名

邢艳春

赵星星

吴昌林

张泽政

白康龙

姚毓春

张嘉实

研究内容

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

《共同富裕视角下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优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融合思想的逻辑建构、内涵解读与路径探讨》

《构建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研究结果

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城乡差距在逐年减少;产业结构高级化、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2]

城乡融合发展并非简单的城市、农村加和,它更强调城与乡的一体化发展;在共同富裕视角下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突出社会治理的效能[3]

城乡二元结构和二元制度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抑制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降低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因此,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二元制度的禁锢,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一直是党和政府致力于实现的战略目标[4]

提出构建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文章中提出制约我国城乡融合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要素市场一体化不够深入,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均等化不够完备[5]


3.1-1著名学者关于城乡融合的研究成果

3.2 国内资本下乡路径

我国的资本下乡主要涉及到政策优惠和资本介入两大路径,大致的一个发展循环可参考图2.2-1

 

3.2.1-1  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的逻辑示意图

 

3.2.1 政策优惠

当前,我国资本下乡以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土地流转等一系列制度措施鼓励城市资本、技术和人才流向农村,支持农业现代化和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为主。.

3.2.2 资本介入路径

社会资本的参与被视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其带来的资金、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对乡村经济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投资、兼并、收购等方式都是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以及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具体体现为:直接投资、PPP模式(公私合作模式)、产业基金等[6]

3.2.3 风险防范

尽管存在企业权利保障不足、政策法规不完善和政府服务滞后等挑战,但通过构建企业权利保障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和优化政府服务等措施,可以有效防范风险,保障资本下乡的顺利进行

3.2.4 收益成效

最新数据显示,农业农村招商到位资金已突破200亿元,社会资本投资比例超过政府投入,表明资本下乡的潜力和活力正在被释放,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4. 国内城乡资本流动现状分析

4.1 资本流动

我国城乡资本流动大体上呈资本逐渐从城市转移到农村的趋势。包括:农业产业经营化、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旅游、绿色生态产业等领域。资本流动的一个大体趋势如图4.1-1.


 

4.1-1城乡融合发展的层级传导示意图

4.2 城乡资本流动障碍

关于阻碍城乡资本流动的原因,作者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方面来归纳成三种分类,具体请看表3.2-1

上层建筑

制度性障碍

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金融制度的不完善使资本无法顺畅流入

 

 

 

 

 

 

经济基础

 

 

 

市场性障碍

 

 

 

 

 

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信息不对等导致资本流动的效率和效益都相对偏低


 

结构性障碍

农村经济呈现单一性、经济结构固化、产业结构不完整、相对城市较为落后限制了资本流动以及投资的多样性

4.2-1城乡资本流动阻碍因素分析

5. 自媒体下乡与城乡融合新路径

5.1 自媒体对城乡资本流动的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国内的基本需求已经从物质需求转变为精神需求,而自媒体在为人们追求精神寄托的过程中创造了便捷的平台。各种社交工具都能够帮助农村宣传自己,也让资本有者知晓是否值得投资,从而推动城乡资本的有效流入,提高资本流动的效率[7]

5.2 网红经济效应与城乡经济壁垒的打开

城乡资本的流动,更多的是看一个地区的客流量,客流量的多少决定了社会资本的介入程度,网红经济效应可以借网红的社交工具分享他们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为农村带来流量和关注度,在快时代体系下,流量便是经济,城区的客流量与社会资本的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解决城乡经济壁垒。

5.3 多方组织体系的合作

在多组织合作这一篇幅,作者主要介绍官方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三方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合作方式来打造带有网红效应的经济模式并制成图4.3-1

5.4 农村与城乡资本一体化模式构建

农村农业与城乡资本一体化模式构建,是指通过整合城乡资源,构建一个以农村各产业链为核心,城乡资本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模式。农村对外开放多样化投资产业、构建多渠道投资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推动城乡融合的进程。同时,农村多产业化的发展不仅能够完善农村的产业链还能够带动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5.3-1多组织合作示意图

5.5 知名品牌创建与推广

在农村产品和各种基地的对外推销之前,需要综合考虑本地的特色资源、结合市场需求、选取品牌形象、开放多种宣传平台、制订推广策略(故事营销、体验营销、社交营销)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以此提升农村在城市的推销竞争力,拉进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针对城乡资本流动问题,分析出了城乡高质量融合现有路径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阻碍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资本下乡的策略,旨在解决资金单向流动问题,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通过政策支持、市场机制优化和创新模式应用,可以有效促进资本流向农村,带动当地企业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自媒体和网红经济的引入为农业文旅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打造高知名度品牌旅游,推动城乡资本一体化。此外,实地调查研究揭示了城边村环境下资本下乡路径的适配性,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特色发展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6.2 政策建议

a.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资本下乡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等激励措施。

b. 完善市场机制,消除城乡市场分割,促进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

c. 推动农业文旅模式创新,利用自媒体和网红经济效应,提升农业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d.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为资本下乡和城乡融合提供支撑。

e. 培育和吸引专业人才,提升农村地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资本的有效利用。

f.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让资金下乡的过程透明化,保障公平性,防止市场失灵和资源要素错配。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局限性也是存在的。首先,研究主要以特定区域的文献以及各种理论为基础并不能完全代表全国的城乡资本流动情况。其次,研究中提出的策略和模式需要结合区域内的实际情况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深入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下的资本流动特征和效果。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资本下乡的模式和路径也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未来的研究应关注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资本下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高帆. 三大历史性趋势下的中国城乡融合发展路径[J].探索与争鸣,2022(09): 67-77+178

[2]刑艳春,赵星星. 产业结构高级化、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3(04): 63-72.

[3]吴昌林,张泽政.共同富裕视角下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优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06):1-7.

[4]白康龙.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融合思想的逻辑建构、内涵解读与路径探 [J].南方农机,2022,53(24):37-40.

[5] 姚毓春,张嘉实.构建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求是学刊,2022,49(06):51-63.

[6]夏雯洁.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及应对策略[J].农业经济,2024(07): 115-116.

[7]程雪,李红英.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模式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4): 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