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坪镇油茶产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孝坪,油茶,现状,分析
正文
1、绪论
油茶属山茶科山茶亚属油茶组常绿小乔木、为我国特有的世界重要的木本植物油料,与油棕、油橄榄、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47%,比“液态黄金”橄榄油高7.12%,维生素含量比橄榄油高一倍,营养价值极高。具有降胆固醇,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保健作用。榨油剩余物可提取茶皂素、木糖醇,饲料及活性碳等综合用品。油茶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四季常绿,花色鲜美,寿命绵长,生态效益显著。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保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山区综合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孝坪镇基本情况
2.1 地理位置
孝坪镇位于辰溪县西北部,沅江中上游,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之间。地处东经110º17´29"—110º23´41",北纬28º2´37"—28º9´58";东接田湾镇、南邻辰阳镇,西毗沅水与湘西自治洲泸溪县相望,北界船溪乡,总面积9903.8ha;辖4个社区、16个行政村,怀化云箭集团有限公司驻地孝坪,总人口39405人;农业以水稻、棉花、蔬菜种植为主,盛产油茶;江东寺之地藏殿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全镇东、西、北部为丘陵,地势偏低,海拔105.2-245.6m,南部为低山,海拔252.0-471.0m。
2.2.2 气候条件
本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历年平均气温16.5-17.9℃,一月最冷,平均气温1.8—5.2℃,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6.3—28.6℃,≥10℃的活动积温5389.2℃,无霜期295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日照1476.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28.4mm。
2.2.4 母岩与土壤
全镇土壤主要有紫色土、红壤、砂砾土及潮土。千里坪、方田、古寨、江东、渔潭、洞潭、球岔、罗依溪、坪里、塘里、中溪、板桥、溪口新村等13个村成土母岩为紫色砂岩,土壤为紫色土,面积8046.6ha,占总面积的81.2%,杉坳、双水2个村的成土母岩为石灰岩、砂砾岩或板页岩,土壤为红壤、钙质土或沙砾土,面积1238.1ha,占总面积的12.5%;当江洲村土壤主要为潮土,面积619.1ha,占总面积的6.3%。
2.2.5 生物资源
孝坪镇森林植被丰富多样。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以及常绿针阔混交林。有乔木、灌木树种67科175属510 余种。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银杏、榉木、香樟、桢楠等及省重点保护植物29种;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红腹锦鸡、黑鹤、穿山甲、小灵猫、豹猫等及省重点保护动物25种。有昆虫资源14目95科99属240余种。
2.2.6 林地资源
孝坪镇总面积9903.8ha,其中林业用地5128.1ha,占51.78%,有林地2808.3ha,占林业用地的54.76%,全部为乔木林地;灌木林2102.9ha,占林业用地的41.01%,未成林造林地113.6ha,占林业用地的2.22%,无立木林地8.6ha,占林业用地的0.17%,宜林荒山88.4ha,占林业用地的1.72%,非林地4775.7ha,占总面积的48.22%。公益林3859.0ha,占林业用地的75.25%,商品林1269.1ha,占林业用地的24.75%。活立木蓄积70551m3,森林覆盖率49.61%,林木绿化率49.86%,均远低于辰溪县平均水平。
2.3 社会经济概况
孝坪镇辖号湾坪、李家坪、孝坪煤矿、红敏4个社区,杉坳、千里坪、方田、古寨、江东、渔潭、洞潭、球岔、罗依溪、坪里、塘里、中溪、板桥、双水、溪口新村等16个行政村。总人口39405人,其中农业人口26142人。202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756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0320万元,第二产业3886万元,第三产业3356万元,林业总产值1023.8万元。
3、 油茶产业沿革与经营现状
3.1 油茶种植沿革
油茶多为天然阔叶纯林或与马尾松、杉木、檫木、青冈、毛竹、山胡椒等混合生长。据《辰溪县志》,嘉庆二十三年,乡民采集茶籽直播造林;道光元年油茶已列为县志货属记载,曰清油,说明油茶已形成商品性生产。1930年全县茶油产量30万Kg。1934年,产优质茶油50吨远销常德、汉口,栽培油茶林186.7ha。1954年,辰溪县人民政府分配全县五年油茶造林任务3666.7ha,其中孝坪镇(时为方田乡人民公社、板桥乡人民公社,下同)378.5ha。1958年6月,油茶毒蛾危害成灾,危害面积达2933.3ha,孝坪镇的杉坳、洞潭、罗依溪、坪里、中溪、板桥、双水七个大队油茶均被危害,造成减产、绝产。1963年8月,上级发给孝坪镇油茶垦复长期无息贷款0.68万元。1977年8月,辰溪县被列为全省48个10万亩油茶林基地县,同年11月,在县林业局统一领导下,孝坪镇7个大队同时开展“三保地”(保水、保土、保肥)工程建设。
3.2 油茶产业经营现状
3.2.1 油茶分布 孝坪镇野生油茶面积980.9ha,居辰溪县第二,占全县油茶面积的8.62%,全镇16个村均有天然油茶林分布;新造油茶主要分布在板桥、坪里、塘里、中溪村。
3.2.2 油茶经营现状
3.2.2.1 树龄老化、品种混杂 我镇现存天然油茶林树龄为30-50年,严重老化的油茶树上有几个茶苞,村民总是不愿意砍掉、更新,加上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大部分油茶林处于荒芜状态,油茶树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
本镇油茶林基本上属于自然状态下的混杂品种。寒露籽(49.5%)、霜降籽(20.9%)、中降籽(29.6%)混杂其中,产量低、抗病力弱,效益差,结实较佳者占16.9%,一般者占25.4%,结实较少者占42.2%,只开花不结实的占15.5%%,单位产油量只有27—42Kg/ha。
3.2.2.2 面积锐减、产量降低 优胜劣汰自然选择,大片油茶林被杉木、马尾松、毛竹林取代,加上人为砍伐油茶树造柑橘等经济林,本镇油茶面积锐减。从1954年的1536.7ha减少到现在的980.9ha,降幅36.17%。;茶油产量从13.1万Kg减少至现在的3.35万Kg,降幅74.42Kg/ha。
3.2.2.3 小农意识急待改变 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油茶林作为林地,分到千家万户自主经营。各自为政、分散管理,集约化程度低。要想重新整合油茶林资源进行整体开发,牵涉面广、麻烦多,难度大。近年来,茶油价格上涨,村民提前采摘、肆意乱摘、偷抢现象严重,导致出油率低,油质差、丰产不丰收。
3.2.2.4 油茶产业化建设增速提质
近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2009年5月,辰溪县成立了专门的油茶产业办公室,由主管林业的副县长、县人大副主任主抓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品种改良与引进、协调和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补充意见》、《辰溪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S223线沿线农业产业带2014-2018年建设规划》、《辰溪县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促进油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我镇向建中、刘玉莲等先后在板桥、坪里、塘里村新造优质、高产油茶45.3ha;2012年,怀化福民油茶发展有限公司在板桥、中溪及船溪乡兵马冲、向家村营造优质、高产油茶林332.5ha,成功引进并栽培的品种有湘林1号、湘林5号、湘林27号、湘林63号及湘林210号;推出了“福美人”山茶油品牌。4-6年生引种油茶产茶果4.5Kg/株,最高的达20.3Kg/株。2017年10月,辰溪县永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迁址辰溪县孝坪镇中溪村。该公司为湖南省业厅油茶良种苗木定点培育基地、怀化市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2亿元,公司采用《一种油茶芽苗砧轻基质嫁接容器苗的一步法培育方法》,建成了全国最大规模、最规范化的现代工厂化油茶苗圃,年生产油茶轻基质苗木500万株。公司有年产2000万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袋和年产60万个塑料筐的车间各1座,新建年产1千吨的茶油深精加工厂,2016年成功申报了“辰溪山茶油”地理商标。
其次,2020年以来,全镇先后实施了中央财政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459.67ha,其中抚育改造248.34ha,品种改造211.33ha。经过锄抚、修枝、稀疏、砍除松、杉、檫木树及更换品种后,茶树挂果量明显增加。
4、 油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分析
4.1 市场前景广阔 茶油色清味香,不易腐败,耐贮藏,其成分饱和脂肪酸易被人吸收,防病健身力强。我县人口52.8万,按5Kg/人、年计算,本县年需茶油2640T,而我县实际产茶油量为375T,缺口2265T,辐射到怀化市、湖南省乃至全国,茶油的需求量巨大,供需矛盾依旧突出,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对茶油的刚性需求。
4.2 增产潜力大 据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测定,普通油茶林通过综合改造,单位年产油达225-300Kg/ha;通过高接换冠改造,单位产油量达375-600Kg/ha;采用良种壮苗和高标准新造油茶林,单位产油量达750-1500Kg/ha。由此可知,现有面积的油茶林通过改种及加强经营管理,产量可增加8—37.5倍。如果对我镇现有的980.9ha老熟野生油茶林及新造油茶林进行综合改造,本镇的茶油产量将达到735.45吨以上,按当前市场价计算,仅茶油产价将达88254000元,效益十分可观。
4.3 竞争优势强 开发油茶与柑桔、梨、桃等大众水果林相比,具有明显的强势。从开发效益上看,柑桔、梨、桃在集约经营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单位产值4.5万元/ha左右,同一集约经营水平营造油茶林,单位产值达9万元/ha左右。从开发技术上看,柑桔等水果开发技术已日臻完善,容易一窝蜂涌上,造成规模迅速膨大,导致产品大量过剩、价格下跌;油茶开发技术含量较高,普及速度相对较慢,可以有效控制开发规模,防范产量过剩。从产品特性上看,柑桔等水果的采收、贮藏、运输、消费有较强的季节性,容易因季节变化造成腐烂变质,浪费较大;茶油不存在季节性变质、过剩等问题。从现有资源看,本镇油茶资源十分丰富,但从全国乃至全世界来看,油茶资源十分稀少和缺乏,而柑桔等水果资源,尽管在我镇、我县少于油茶林,从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来说,资源趋于饱和甚至过剩。
4.4育苗、造林技术有突破
4.4.1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
由辰溪县林业局与怀化市林科所共同承担的采用芽苗砧轻基质无纺布网袋容器育苗获得成功,研发了轻基质配方,改传统的油茶芽苗砧塑料容器两步培育为芽苗砧轻基质无纺布网袋容器育苗一步法,造林苗木成活率、抽梢率比常规育苗、造林分别提高17.7%、13%。
4.5.2鸡窝形培蔸覆膜造林技术
鸡窝形培蔸覆膜要点:轻基质无纱布袋容器内的基质水份很容易蒸发。在苗蔸周围培起围高10-12cm、中间高2-4cm、径60-100cm窝形土堆,再在鸡窝形土堆上覆盖长和宽1-1.5m地膜。既能使覆膜土壤和基质蒸发的水份回穴,又能收集降雨,可以长时间保持基质及周围土壤湿润,加快根系生长,增强抗旱能力。同时覆膜能有效抑制杂草滋生,减少杂草与油茶苗争夺水分和营养,保持苗木周围土壤疏松,促进苗木健康生长。
造林地土壤湿润,可边栽植、边培蔸覆膜;如果土壤干燥,则要等栽后第一次下雨土壤比较湿润、再开展培蔸覆膜。
5、 发展油茶产业的主要措施
5.1大力推广良种壮苗 加大对永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极力培育适宜本县气候、立地条件的湘林210号、湘林27号、湘林1号、华鑫、华金、华硕6个油茶良种。从源头上抓好180亩采穗圃圃地建设,提高良种穗条供应能力;夯实年产2000万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袋和年产60万个塑料筐的车间,落实油茶芽苗砧轻基质嫁接容器苗的一步法培育方法,做好圃地培土、细碎、平整、除草、浇水、防旱、防涝、防冰雹及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工作;严格“四定三清楚”和“三证一签”制度,容器苗务必进行每年换袋培植,确保苗木所需营养与空间;提高优质种苗供应能力和水平,全县良种苗木生产能力达1000万株/年,新造油茶良种使用率达100%。
5.2 畅通融资渠道,增加产业投入
油茶开发的炼山、整地、打穴、撩壕、苗木培育、运输与栽培等前期投入大,从油茶栽植到进入稳产期(8-10年),单位投入约3000元/ha,务必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仅靠林农投工投劳是难以完成的。孝坪镇人民政府、辰溪县林业局应积极作为,就油茶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茶油小作坊、油茶深加工、水肥一体化建设、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方面积极向中央、省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中央财政补贴及省级财政投入。项目或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尽快将资金(补贴)拨付给实施单位或个人。解决、畅通各种融资渠道,确保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5.3.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油茶核心品牌
以怀化市福民油茶发展有限公司为抓手,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改变目前油茶种植、生产、加工技术落后、出油率低、品质差、产品利用率低的现状,促进油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壮大龙头企业,拓展“山茶油”、“福美人”品牌。引导和支持福民、永新农林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使企业真正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广大林农发展油茶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5.4 优化布局 造改并用
5.4.1 规范油茶产业生产用地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以地选树,以树选地的方法高标准选择油茶生产用地。利用低产人工商品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等非耕地国土资源用于新造油茶林;优先利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疑松材线虫及松毛虫危害枯死木清理地块安排油茶造林;科学利用公益林和天保林,在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二级国家级公益林、地方公益林调整为商品林,对错划的天保林进行调整,用于开展油茶造林;对划为天保林的油茶林实施低产林改造;鼓励将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四旁绿化等行动用于种植油茶,进一步拓展油茶发展空间,保障油茶生产用地。
油茶造林宜选择海拔600m以下,坡度25o左右的东坡、东南坡、西南坡,PH值4.5-7.2等立地条件较好的低矮山地作为油茶产业的生产用地,亦可以将坡度25o以上荒芜旱地纳入油茶生产用地范畴。切忌盲目立项、盲目开发、一味求大,甚至遍地开花。
5.4.2统筹兼顾、集约经营
坚持“自愿、合法、有偿、有序”的原则,引导林农将自己的油茶林所有权、使用权、油茶林地使用权进行合理、有序流转,鼓励全社会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农民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油茶产业建设,让有势力、有技术、懂经营、善销售的企业、生产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提高油茶经营水平与生产效益。同时鼓励懂技术、有信心的小户参与油茶开发,做到抓大不放小,以点带面,统筹兼顾。
5.4.3 加大低产油茶林改造力度
结合孝坪镇具体实际,借鉴兄弟乡镇的经验教训,以地制宜,分类经营,在林地清理、密度调整、高接换冠、修枝整形、深挖垦复、合理施肥上下功夫,砍掉树龄过大、树势衰老的茶树进行更新改造;对立地条件较好,生长旺盛而挂果率较低的油茶树进行高接换冠改种,进一步对怀化福民公司、向建中、刘玉莲等栽植的,不适应本地气候、立地条件的低产油茶林进行品种改造。以提高单位面积的油茶产量与质量。
5.4.3 开发茶油深加工、拓宽销售渠道
近来,孝坪镇建有辰溪县永新农林公司、怀化福民公司、湖南宏程茶油有限公司等仓储、精加工基地及茶油小作坊。通过对其提质改造,茶油深加工、精加工,提高茶油质量,进一步提升“福美人”、“辰溪山茶油”等优质地理品牌。通过广播、电视、融媒体、微信、展销等手段走出去、请进来。打破销售瓶颈,拓宽销售渠道,为林农增产增效创造良好的营销环境。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一册.[M]. 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 1985.
[2] 辰溪县林业志编纂委员会编. 辰溪县林业志(续)[M]. 2005.
[3] 石海云.加快浏阳油茶产业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2.29(4):50-52.
[4] 梁瑞军等.关于加快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的设想与思考查[J].湖南林业科技,2009.36(3)85-87.
[5] 马青等.广东省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0.37(2):91-92.
[6] 丁源生等.衡阳县油茶林高效经营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10.37(4):53-54.
[7] 蒋文兰.永兴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J].湖南林业科技,2012.39(4):98-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