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阿坝州若尔盖草畜平衡的关键因素及其优化策略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如意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 624599

摘要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若尔盖地区在草畜平衡方面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问题,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应进一步探究草原畜牧业生产中草畜平衡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若尔盖地区草畜平衡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究如何实现草畜平衡的优化。研究表明,若尔盖地区的草产量和草地载畜量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如何在保证草场的基础上实现草畜平衡成为当前阿坝地区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以及对当地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若尔盖地区草畜平衡发展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阿坝州若尔盖草;草畜平衡;优化策略;

正文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若尔盖地区草地面积较大,加之若尔盖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历史较为悠久,因此,在若尔盖地区草产量以及载畜量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同时,若尔盖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基于此,本文针对若尔盖地区草畜平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以期促进当地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为其他地区草畜平衡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阿坝州若尔盖草畜平衡的现状分析

1. 阿坝州若尔盖草地的特点和资源状况

若尔盖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处阿坝州北部,黄河流经若尔盖148.7千米,与白河、黑河、贾曲河等众多大小河流汇合交融。若尔盖湿地每年为黄河的补水量达44亿立方米左右,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区、黄河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确定了我县国家、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四川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和“全州西北草原特色产业示范带”生态功能定位。于2021年8月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牧业人口71467人,占全县人口80%以上,有天然草原1212.6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977.95万亩,以牦牛和藏绵羊产业为重点的草原畜牧业是我县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畜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8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畜牧业,是全省草牧业大县。

2. 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在传统的畜牧业中,人们对草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不均衡的,甚至有许多牧民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并没有对草原进行保护,导致草原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我国将每年的9月1日至第二年的3月31日为草原禁牧区,而在禁牧区中,严禁放牧牲畜。在禁牧区范围内禁止进行放牧、割草等工作。大量减畜后,若转产转业缺乏生态移民安置、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就业创业等连续性政策支撑,牧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致贫、返贫风险将增加。同时,若尔盖县地处川甘青三省结合部深藏区,历来是反分维稳的前沿阵地,强制减畜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信访、矛盾纠纷等问题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内外安全环境里,还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隐患。

3. 草畜平衡的重要性和关键指标

草畜平衡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通过草畜平衡管理,能够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保护和修复,有效地维持草原的生态平衡,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保障草地的生产力。草畜平衡管理是通过对牲畜数量、草地面积和草地类型进行动态监测,建立完善的草畜平衡管理制度,根据对草原的利用情况和变化规律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对草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阿坝州若尔盖草畜平衡的关键因素分析

1. 气候条件对草原生态的影响

气候条件是影响草地生态环境的最直接因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气候条件决定了草原生态环境的好坏。若尔盖草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四川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一片草地,位于川、甘、青三省交界之地。由于地形的原因,若尔盖草原生态环境恶劣,气候多变,降水稀少,干旱频繁。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若尔盖草原的年均降水量仅有400多毫米,且多为暴雨、冰雹天气。在这种情况下,草地植被和土壤水分严重不足,造成草地退化、沙化严重。

2. 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影响

1997年起,若尔盖县开始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对草原的植被进行恢复,促进了草地生态的改善。在2013年,若尔盖县进一步制定了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将全县划分为8个区,每个区对不同类型的草地进行不同补偿。例如,对于草地退化严重的地区,国家会提供相应的补偿资金;对于植被退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国家则会提供更多的补助。若尔盖县通过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将原来的禁牧和休牧政策变为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在牧民可以自主选择放牧还是不放牧的情况下,牧民开始有选择性地进行放牧。

3. 农牧民意识和行为的影响

在若尔盖,草畜平衡的实现更多的是依靠牧民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这一点与牧区人口和牧民文化水平等因素有关。从牧民意识来看,当前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使得他们对草原生态环境更加重视,虽然牧民在进行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之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但是对于牧民而言,在补偿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以及对政策了解程度不高等原因,使得其对于政策的落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

三、阿坝州若尔盖草畜平衡的优化策略

1.加强生态监测,核定合理载畜量

在开展草畜平衡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草原生态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核定合理载畜量。首先,在草原生态监测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将草原的牧草生长情况作为主要的监测对象,并对草地的养分含量、牧草种类、植物生长速度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其次,在开展生态监测工作时,要结合草地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牧草生长情况以及当地群众畜牧业发展水平等内容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最后,在开展草畜平衡工作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畜群结构、放牧制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判断。

2. 强化项目政策支持,巩固草畜平衡成效

若尔盖县还应不断强化项目政策支持,从项目申报、资金筹措、政策宣传等方面加大对巩固成效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是在巩固成效工作中,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落实率,切实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建设重点项目,比如再次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加大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三是加大对草畜平衡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牧民群众对草原生态保护的意识,提高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建立健全草原管护责任制,从制度上保证草畜平衡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

3. 用好管理平台,实施动态监测

通过信息化技术平台,开展草畜平衡动态监测,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草原载畜量、畜牧业投入等信息进行统计和汇总,及时了解和掌握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按照区域特点、目标任务等,建立适合若尔盖区域实际情况的监测体系。另外,通过动态监测对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进行科学评估,为草畜平衡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4.强化制度管理,加强成效监管

对于阿坝州若尔盖草畜平衡成效监管来说,首先需要以制度为基础,通过严格的监督管理,将草畜平衡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对草场的保护。同时,对于草场退化、超载等问题实施严厉打击,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进行监管时,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草场情况进行监管和检测,保障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草地资源利用的有效监管。例如可以对草地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将其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确保草原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

6.依法流转草场,实现提质增收

草场流转是实现草畜平衡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仍有部分牧民以不愿流转为由拒绝将草场进行流转。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草原流转的宣传和引导,确保广大牧民能够正确认识草场流转的意义和作用,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草场流转,切实维护牧民合法权益。同时,要针对牧民实际情况和不同类型的草场制定出适合的流转方式,确保广大牧民可以自由选择草原利用方式。

参考文献

[1]田国兵,王康.和田地区畜禽产业草畜平衡情况分析[J].新疆畜牧业,2021,36(02):31-34.DOI:10.16795/j.cnki.xjxmy.2021.2.008.

[2]陈永泉,王坚.全面落实草畜平衡制度推进草原生态持续向好[J].内蒙古林业,2021,(09):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