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的制度概述与历史沿革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陈莎

中共自贡市委党校 四川 自贡 643000

摘要

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中指出,“按照常态化、长效化整顿建设要求,继续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在“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驻村第一书记的制度及历史沿革进行概述。


关键词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概述;历史沿革

正文


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党和政府派驻乡村的重要干部力量,主要任务是帮助和引导所在村庄实现全面振兴。驻村第一书记身份来讲,通常来自上级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他们能够为乡村振兴带来持久的外部支持力量。这包括政策指导、资源调配和技术援助等,这些对于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从工作方式上讲,第一书记的工作强调柔性治理方式,即通过协商、协调和服务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依靠行政命令。这种治理模式有助于更好地融合乡土社会的特点,使得各项政策措施更容易被接受和实施。在权力维度上,第一书记要平衡好国家权力与基层自治之间的关系,既要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又要尊重和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人才队伍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大贫困村驻村工作力度的指导意见》后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实施和深入推进。这一制度的实施为农村基层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2021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中指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按照常态化、长效化整顿建设要求,继续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定位、工作方式、作用发挥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深入研究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探讨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于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更好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村振兴战略与“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概述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源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核心目标在于促进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进程,这一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我国三农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丰富,涵盖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足等五个主要方面[1],产业繁荣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关键在于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产业系统、生产流程和经营模式,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整合发展,从而提升农业的创新动力、竞争实力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推动绿色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石[2],重点在于继承和提升农村的优良传统,塑造文明的乡风、和睦的家风、淳厚的民风,治理有效性对于乡村振兴起着关键作用,需要构建一个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体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提高乡村的善治程度[3]。富裕的生活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确保农民群众能够切实感受到更多的成就、幸福和安心,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架构,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不仅对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至关重要,而且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工作,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实施这项战略需要长期的过程覆盖面广泛任务繁重需要全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的历史沿革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下乡运动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就开始选派干部下乡帮助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20世纪60年代的四清运动中大批干部被派往农村这可以看作是驻村工作的早期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驻村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1994中组部在部分省区开展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挂职锻炼的试点工作这是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的雏形。2002中组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做法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干部到农村基层挂职。2006中组部进一步明确提出要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2015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大贫困村驻村工作力度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了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明确要求实现贫困村驻村工作全覆盖[4]。这标志着驻村第一书记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2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明确了新时代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任务[5]。这一制度的历史演变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也体现了农村基层治理方式的创新性发展

 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与定位

202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明确指出驻村第一书记主要职责包括四个方面“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具体而言就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力度,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复兴,整合各方资源,优化农村生活条件,具体来说,在组织建设方面,驻村第一书记需协助村党组织书记推进党建工作,完善村级组织运作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9]。产业发展应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产业,培育新的农业经营实体,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整合发展[10]。在消除贫困和推动乡村发展上,需要积极推进精确的扶贫与脱贫策略,并协同推动产业升级、居住环境提升,以及公共服务质量的改进,在提升民生水平的过程中,需着重实施三保障及饮用水安全等核心任务,着力解决民众最关切、最直接、最实际的利益问题,在提升乡村管理水平的过程中,需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促进乡风文明,增强治理效能[11]。在资源整合方面,应扮演关键角色,联结资源,为乡村进步提供活力,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是暂时派往农村的基层公务员,负责实施党的方针政策,并指导乡村的进步,他们虽非村两委的正式党员,但需要与村两委紧密协作,携手促进村庄进步,驻村第一书记需关注现状并展望未来,既要应对眼前的问题,也要为村庄的持续发展制定规划。他们需要平衡自我优势和村民意愿,以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总的来说,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能是全面的,包括了乡村振兴的各个层面,其角色既关键又独特,是联系上级机构和乡村民众的关键桥梁。

 

 

参考文献:

[1]夏隆. 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角色重构路径研究[D]. 南昌大学, 2023. DOI:10.27232/d.cnki.gnchu.2023.001926.

[2]高铭. 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研究[D].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3. DOI:10.27787/d.cnki.ghrbs.2023.000207.

[3]张飞宇. 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对接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 江西农业大学, 2023. DOI:10.27177/d.cnki.gjxnu.2023.000134.

[4]廖焦. 新时代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23. DOI:10.27005/d.cnki.gdzku.2023.003846.

作者简介:

陈莎1987-),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中共自贡市委党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

注:本文为2024年自贡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团市委青年发展专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作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文件号:自社联〔2024〕19号)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