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困境分析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陈莎

中共自贡市委党校 四川 自贡 643000

摘要

2006年,中组部进一步明确提出要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当前驻村第一书记面临基层的乡村工作环境,需要调整新的工作模式和生活条件,面临角色适应的难题。权责界限不明确导致驻村第一书记与村级两委之间关系不明确,进而影响工作成效。对此,针对性的提出思考。


关键词

驻村第一书记;面临的瓶颈;角色困境;作用发挥

正文


2006中组部进一步明确提出要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2015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大贫困村驻村工作力度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了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明确要求实现贫困村驻村工作全覆盖[7]。这标志着驻村第一书记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2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明确了新时代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任务[8]。这一制度的历史演变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也体现了农村基层治理方式的创新性发展

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与定位

202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明确指出驻村第一书记主要职责包括四个方面“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具体而言就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力度,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复兴,整合各方资源,优化农村生活条件,具体来说,在组织建设方面,驻村第一书记需协助村党组织书记推进党建工作,完善村级组织运作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产业发展应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产业,培育新的农业经营实体,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整合发展。在消除贫困和推动乡村发展上,需要积极推进精确的扶贫与脱贫策略,并协同推动产业升级、居住环境提升,以及公共服务质量的改进,在提升民生水平的过程中,需着重实施三保障及饮用水安全等核心任务,着力解决民众最关切、最直接、最实际的利益问题,在提升乡村管理水平的过程中,需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促进乡风文明,增强治理效能。在资源整合方面,应扮演关键角色,联结资源,为乡村进步提供活力,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是暂时派往农村的基层公务员,负责实施党的方针政策,并指导乡村的进步,他们虽非村两委的正式党员,但需要与村两委紧密协作,携手促进村庄进步,驻村第一书记需关注现状并展望未来,既要应对眼前的问题,也要为村庄的持续发展制定规划。他们需要平衡自我优势和村民意愿,以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总的来说,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能是全面的,包括了乡村振兴的各个层面,其角色既关键又独特,是联系上级机构和乡村民众的关键桥梁。

二、“驻村第一书记”面临的瓶颈及角色困境

人员选派与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驻村第一书记的选派和管理机制尚需优化,存在选才不准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19]在挑选驻村第一书记的过程中,部分区域并未深入评估候选人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经验来应对驻村工作的需求,结果是一些第一书记实际上未能有效履行其职责,同时,对于驻村第一书记的监督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评估机制不够合理,激励措施不够完善,这些因素削弱了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热情和成效。

工作环境复杂角色适应困难

驻村第一书记面临基层的乡村工作环境,需要调整新的工作模式和生活条件,面临角色适应的难题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熟悉农村情况掌握村情民意并与村两委和村民建立良好关系,同时,农村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驻村第一书记构成了挑战,这包括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应对一些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

权责不明确角色定位模糊

权责界限不明确导致驻村第一书记与村级两委之间关系不明确,进而影响工作成效,在一些地区,对于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范围缺乏明确的规定,这导致他们在与村级两委团队合作时,出现了工作职责的重叠或遗漏,一些驻村第一书记遭遇边缘化问题,无法施展其应有职能;另一些则可能对村级事务介入过多,干扰了村级自治的正常运行,这种角色的不明确定位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可能造成纷争与冲突。

工作评估机制存在缺陷,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现有的工作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某些地区过于强调即时成果和数字化表现,而忽略了驻村任务的长远视角与内在难度,评价标准过于狭窄,无法全面评价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效果,同时,现有的激励措施尚未达到预期效果,无法充分激发驻村第一书记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热情降低,甚至出现消极应付的现象。

基层基础薄弱资源整合困难

部分贫困村落条件较差,资源有限,导致驻村第一书记在资源整合上遭遇挑战,一些偏远贫困村落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人才匮乏这给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他们需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尽力促进村庄的发展,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沟通渠道不畅等原因,驻村第一书记在协调各方资源、争取上级支持方面也面临一定困难

三、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角色作用的建议

完善选派管理机制优化人员结构

建立科学的选派标准和管理机制,挑选合适的人才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针对各个村庄的具体情况和成长需求,制订有差别的选拔规范,选派过程中,需综合考量候选人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以及在农村的工作经验和适应力,同时,需要完善驻村第一书记的管理体系,明确其职责,标准化工作流程,并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21]

加强培训和支持提升工作能力

提升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及适应能力,需加大培训与支持力度,通过集中培训、实地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驻村第一书记的政策理论素养、业务技能和工作方法,培训内容需包括乡村振兴政策、农村工作方法、基层治理技能等相关方面,驻村第一书记应获得必要的工作支援,包括所需的工作设备和工作咨询等,以便更有效地执行职责。

明确职责定位理顺工作关系

明确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和权限优化与村两委的工作协调,应编制完备的操作手册,具体界定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能、权力边界和核心任务,同时,需清晰界定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之间的职责,构筑高效的沟通与协调架构,以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可以通过定期举行工作会议、设立联合会议机制等方法,提升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的交流协作[22]

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能

驻村第一书记应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以提升工作效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应激励驻村第一书记结合实际状况,尝试开创性工作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开展特色项目带动村庄发展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等,同时,需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创新实践提供政策扶持和资源配备,打造激励创新的工作氛围。

完善评价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提高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应构建一个包含多维度、公正的评估标准框架,确保在衡量即时成果的同时,不忽视对长远发展的深刻影响,评价方式应结合定性与定量,同时融入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同时,建立与评价结果相衔接的激励措施,如在职务晋升、评选优秀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以激发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作者简介:

陈莎(1987-),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中共自贡市委党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

注:本文为2024年自贡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团市委青年发展专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作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文件号:自社联〔202419号)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