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宿根花卉在园林花境中的应用与造景效果研究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胡勇

湖南省植物园 4100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球宿根花卉在园林花境中的应用原则、配置模式以及设计要点,分析其造景效果,以期为园林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通过对球宿根花卉的生态适应性、景观艺术性、经济实用性、可持续性及微气候适应性等方面的详细阐述,揭示了其在园林花境应用中的独特优势和潜力。同时,结合单一品类花境模式、混合搭配花境模式、自然风格花境模式和主题性花境模式等多种配置模式,探讨了球宿根花卉在花境设计中的灵活运用。此外,还从空间层次营造、色彩搭配策略、季相变化设计以及花境空间尺度与心理感知等方面,深入剖析了球宿根花卉花境的设计要点。研究结果表明,球宿根花卉在园林花境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和生态效益,为城市绿化美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球宿根花卉;园林花境;配置模式;造景效果;景观设计

正文

1 绪论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园林景观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花境作为园林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性和生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1]。球宿根花卉因其花期长、色彩丰富、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在现代园林花境营造中具有独特优势。

球宿根花卉是指以球茎、根茎、块茎等地下贮藏器官为繁殖和越冬器官的多年生草本花卉植物[1]。这类植物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能够在地下器官中储存养分,在不利环境条件下依然能够存活并在适宜条件下迅速生长。从分类学角度来看,球宿根花卉涵盖了百合科、鸢尾科、水仙科、郁金香科等多个科的植物种类。常见的球宿根花卉包括郁金香、水仙、百合、美人蕉、鸢尾、番红花等,每一类都具有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和观赏价值。这些植物不仅在形态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征,在色彩、花型、生长习性等方面也各具特色,为园林景观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元素。

从历史发展来看,球宿根花卉的园林应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园林艺术。在欧洲,尤其是荷兰和英国,球宿根花卉的园林应用历史悠久。早在16世纪,荷兰园艺师就开始大规模培育郁金香,并将其引入园林设计。到了19世纪,随着植物学的发展和全球植物资源交流的加深,球宿根花卉的种类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中国,球宿根花卉的现代园林应用则相对较晚,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21世纪初期迅速发展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园林美学理念的更新,球宿根花卉逐渐成为景观设计的重要选择。

2 球宿根花卉在园林花境中的应用原则

2.1 生态适应性原则

在球宿根花卉的园林应用中,生态适应性是首要考虑因素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耐寒性、耐热性、耐旱性等生理特性,以及土壤条件、光照要求等生态因子[1]。根据中国园林植物资源数据库的统计,不同球宿根花卉的耐寒性差异显著。例如,番红花Crocus sativus耐寒性强,可在零下15摄氏度环境下越冬;而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耐寒性较弱,需要在温暖地区栽培或采取防寒措施。在光照需求方面,大多数球宿根花卉喜光,但也有一些品种如玉簪Hosta plantaginea适合半阴环境。因此,在进行花境设计时,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微环境特征,选择适宜的球宿根花卉品种,确保其能够健康生长并持续发挥景观作用

2.2 景观艺术性原则

园林花境的艺术性体现在空间组织、色彩搭配、形态结构等多个方面[2]。在空间组织上,应遵循前低后高的基本原则,如将矮生的番红花、仙客来Cyclamen等布置在前缘,中等高度的郁金香、水仙布置在中层,高大的百合、美人蕉布置在后方,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色彩搭配方面,根据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研究,球宿根花卉的色彩搭配可采用互补色、类似色或单色渐变等手法。例如,在早春花境中,可将黄色水仙与紫色番红花搭配,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或将粉色、红色、紫红色的郁金香组合,营造柔和的渐变效果。

2.3 经济实用性原则

经济实用性原则要求在花境设计中充分考虑投资成本、维护成本和使用效益的平衡。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的调查数据,相比一年生花卉,球宿根花卉的栽培周期可持续3-5年,能显著降低年度更新成本。以南方地区某公园的花境实践为例,采用球宿根花卉后,每平方米的年度养护成本比传统一年生花卉降低约40%[2]。同时,应选择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好的品种,如唐菖蒲、美人蕉等,通过自然分蘖扩繁降低补植成本。在品种选择时,还需考虑花期的持续性和互补性,通过合理搭配实现景观效益最大化。

2.4 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花境建设要符合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植物选择上,应优先考虑耐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品种,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根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部分球宿根花卉如射干、美人蕉等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抗性。在养护管理方面,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建立低碳环保的维护体系。同时,注重物种多样性,通过不同种类球宿根花卉的组合,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某些适宜地区,还可考虑引入本土野生球宿根花卉,如野百合Lilium brownii、射干等,既能丰富景观效果,又能保护本土物种资源。

2.5 微气候适应性

微气候是指在小范围内形成的特定气候环境,对球宿根花卉的生长和景观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城市园林中的微气候条件极其复杂,不同的地形、建筑布局、遮蔽物以及地面铺装材料都会显著改变局部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风速等因素。因此,在球宿根花卉的选择和配置中,微气候适应性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例如,在城市热岛效应严重的地区,选择耐高温、抗逆性强的球宿根花卉品种尤为重要。像美人蕉、萱草等品种具有较强的热带性状,能够很好地适应高温环境。相比之下,一些原产温带或亚高山地区的品种,如郁金香、水仙等,就需要采取特殊的微气候调控措施,例如在建筑阴影处、绿地周边或者水体附近,可以通过创造相对凉爽、湿润的微环境来扩大这些品种的种植范围。

3 球宿根花卉的花境配置模式

3.1 单一品类花境模式

单一品类花境是指以一种球宿根花卉为主体进行大规模种植的配置模式这种模式最适合表现某种花卉的群体美感和视觉冲击力[3]。荷兰库肯霍夫花园Keukenhof就采用了大面积单品种郁金香花境,营造出震撼的花海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可选择具有强烈色彩效果或独特形态特征的品种,如荷兰某公园采用凯撒皇冠郁金香Tulipa 'Emperor Crown'进行大规模种植,形成了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红色花海。单一品类花境的优点是景观效果集中、形式统一,但需要注意花期的局限性。为延长观赏期,可采用同一品种不同品系的组合,如选择早、中、晚花期的水仙品种进行搭配,实现持续开花效果。

3.2 混合搭配花境模式

混合搭配花境模式是将不同种类的球宿根花卉按照一定规律组合配置的模式。根据伦敦园艺协会RHS的设计经验,混合搭配应考虑植物的开花时序、株高、色彩和形态特征。例如,春季可将早花期的番红花与中花期的风信子、晚花期的郁金香搭配,形成连续的花景;夏季则可用百合、美人蕉等高大品种与矮生品种组合,营造丰富的层次感。在色彩搭配上,可采用互补色原理,如紫色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与黄色萱草Hemerocallis的组合,或类似色协调,如粉色、紫色的百合品种组合。这种模式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效果,但需要精心设计植物的空间布局和开花节律。

3.3 自然风格花境模式

自然风格花境模式强调模拟自然群落的生长状态,创造轻松自然的景观效果。这种模式在英国著名园艺设计师Piet Oudolf的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根据生态学原理,可将不同生态习性的球宿根花卉进行组合,如将喜阳的百合与耐阴的玉簪搭配,或将耐旱的美人蕉与适宜湿润环境的鸢尾组合。在种植密度和分布方式上采用不规则配置,避免严格的几何图案。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部分花境采用这种模式,将百合、美人蕉、萱草等球宿根花卉与观赏草搭配,营造出自然活力的景观效果。

3.4 主题性花境模式

主题性花境模式是球宿根花卉园林应用的一种创新途径,通过特定的文化主题和景观风格,赋予花境更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情感表达[4]。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可以激发独特的花境设计灵感,使球宿根花卉不仅仅是观赏植物,更成为景观叙事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风主题花境中,可以选择具有东方美学特征的球宿根花卉品种。例如,结合传统山水画意境,可以选择水仙、牡丹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花卉,通过疏密变化、留白等手法,营造出诗意盎然的园林景观。而色彩选择上可以采用水墨画中常见的淡雅色调,如浅粉、淡紫、墨绿等,体现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内蓄之美。

地中海风格花境则强调阳光、海洋和自然的元素,可以选择耐旱、喜光的球宿根花卉品种,如薰衣草、鸢尾等,通过蓝紫色调和银灰色叶片植物的搭配,模拟地中海沿岸的自然景观。铺地时可以采用卵石、碎石等材料,增强地域特色,营造出清新明媚的异域风情。

此外,主题性花境还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和自然环境进行个性化设计。例如,在西南地区可以融入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元素,在北方地区可以突出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的特点。通过精心选择球宿根花卉品种和布局方式,不仅能够创造独特的景观效果,还能增强空间的文化认同感和地域特色。

4 球宿根花卉花境的设计要点

4.1 空间层次营造

空间层次的营造是花境设计中的核心要素。根据植物的自然高度,可将球宿根花卉分为地被层30厘米以下、中层30-80厘米和高层80厘米以上三个层次。在空间组织上,应遵循观赏视线规律,采用前低后高的基本原则。例如,将矮生的葱属植物Allium、番红花等布置在前缘,高度40-60厘米的郁金香、水仙布置在中层,1米以上的美人蕉、百合布置在后方。根据北京林业大学景观设计研究中心的实验数据,花境深度在3米以内时,前缘种植带宽度应控制在40-60厘米,中层种植带80-100厘米,后层种植带100-120厘米,这样的比例关系最有利于视觉效果的呈现。同时,应注意在垂直空间上形成韵律变化,避免整齐划一的界面。

4.2 色彩搭配策略

色彩搭配是花境设计中最具艺术性的环节。根据色彩学原理,可采用多种搭配策略:第一是互补色搭配,如橙色萱草与蓝紫色鸢尾的组合;第二是类似色搭配,如粉色、红色、紫红色郁金香的渐变效果;第三是单色系搭配,选用同一色系不同明度和纯度的品种。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研究表明,在大型花境中,色彩面积比例应遵循3:5:8的原则,主色调占据最大面积,确保视觉中心的稳定性。在季节性花境中,还需考虑色彩的时间变化。例如,春季可以选择明快的黄色水仙和粉色郁金香,夏季选用热烈的红色百合和橙色美人蕉,秋季则以紫色秋水仙和白色绿绒蒿为主。

4.3 季相变化设计

季相变化设计旨在通过不同花期球宿根花卉的组合,实现景观的持续性和动态性根据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研究成果,一个完整的花境应至少包含三个花期的重叠更替[3]。在早春,可选用番红花、水仙等;春季主要以郁金香、风信子为主;初夏有德国鸢尾、葱属植物;盛夏以百合、美人蕉为主;秋季则有秋水仙、绿绒蒿等。在设计时,应注意各个时期的衔接,避免出现明显的景观空档期。同时,还要考虑植物枯萎期的景观效果,可通过配置观赏叶片的品种如玉簪、美人蕉等,保持花境的观赏价值。

4.4 花境空间尺度与心理感知

花境设计并非仅仅是植物的简单排列,更应深入考虑人的心理感知与空间体验不同尺度的花境能为观赏者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与心理感受。依据环境与观赏需求,球宿根花卉可用来构建小型庭院花境、中等景观花境以及大型景观花境等多种空间尺度。

小型庭院花境通常覆盖面积在10-30平方米,强调亲密感与细节之美。在这一尺度下,适宜选择株型较小、色彩柔和的球宿根花卉,例如矮生郁金香、番红花等。其空间布局应遵循亲密感原则,注重植物间的互动与呼应,以营造出精致而温馨的氛围。中等景观花境的面积大约在30-100平方米,常见于城市公共空间。这一尺度的花境需平衡局部细节与整体协调性,可选用高度、色彩变化较为丰富的球宿根花卉,如百合、鸢尾、美人蕉等。空间构图应考虑观赏视角的多样性,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营造出层次感。大型景观花境面积超过100平方米,通常出现在城市公园、绿地等大尺度空间。这类花境追求宏大的视觉效果与戏剧性的空间体验。在搭配方式上,可采用大规模单一品种种植或复杂的混合种植模式,选择具有强烈色彩和形态特征的球宿根花卉,如大型百合、荷兰郁金香等,通过大面积铺排创造出震撼人心的景观效果[5]

 

5 结语

球宿根花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园林艺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前文对球宿根花卉在园林花境中的应用研究,深入探讨了其生态适应性、景观艺术性、经济实用性和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揭示了这类植物在现代景观营造中的巨大潜力。从发展前景来看,球宿根花卉的应用将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和生态化的趋势[4]。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理念的不断更新,球宿根花卉将不再仅仅是景观的装饰元素,更将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球宿根花卉的区域适应性研究,建立更为精细的品种筛选和匹配体系;其次,深化球宿根花卉在生态景观、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再者,推动球宿根花卉育种技术创新,培育更加抗逆、观赏价值高的新品种。

对于园林设计者而言,应当树立更加开放、创新的设计理念。球宿根花卉的应用不应拘泥于传统模式,而是要充分尊重植物的自然特性,尊重生态规律,在艺术表达与生态功能之间寻求平衡[5]设计过程中,园林设计者需要更多地运用跨学科知识,整合植物学、生态学、景观设计、环境心理学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创造出更加丰富、具有活力的园林景观。同时,球宿根花卉的推广和应用还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支撑体系。这不仅需要科研机构的持续创新,还需要园林企业、种植户、设计师等多方协同。通过建立健全的技术推广体系、培训机制和产业链协作平台,可以进一步提升球宿根花卉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水平。

总的来说,球宿根花卉的园林应用代表了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它不仅能够提升城市景观的美感,还能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韧性和可持续性。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理念创新,球宿根花卉必将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项悦. 宿根花卉在武汉市园林花境中的应用研究[J]. 南方农业, 2020, 14 (27): 53-54.

[2]衣学慧, 张纯. 宿根花卉在陕西关中地区园林花境中的应用[J]. 陕西农业科学, 2017, 63 (03): 53-55.

[3]李晓杰, 赵淑珍. 浅谈宿根花卉在北方园林花境中的应用[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07): 90-91.

[4]衣学慧. 宿根花卉在宝鸡市园林花境中的应用[J]. 河北林果研究, 2016, 31 (02): 189-192.

[5]谢志慧. 花境植物的选择和应用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