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种植杉木的混交林营造技术与生态效益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生态效益
正文
一、引言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等优点。然而,长期单一的杉木纯林经营容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发生频繁、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为了实现杉木林的可持续经营,营造杉木混交林成为一种重要的经营模式。杉木混交林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树种之间的生态互补性,提高林地生产力,还能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杉木混交林的树种选择
(一)选择原则
1. 生态适应性原则
选择与杉木生态适应性相近的树种,确保混交树种能够在与杉木相似的立地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例如,选择同样适应酸性土壤、温暖湿润气候的树种。
2. 互利共生原则
选择与杉木具有互利共生关系的树种,如能够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杉木生长的树种,或者能够为杉木提供庇护、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树种。
3. 经济价值原则
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同时,选择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提高混交林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适宜的混交树种
1. 马尾松
马尾松与杉木在生态适应性方面较为相似,都适应酸性土壤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马尾松根系发达,能够固氮,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同时,马尾松的枯枝落叶分解较快,能为杉木提供养分。
2. 楠木
楠木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杉木混交后,楠木可以为杉木提供遮荫,减少杉木的日灼危害。此外,楠木的根系较深,能够吸收深层土壤中的养分,与杉木形成养分互补。
3. 木荷
木荷是一种防火树种,具有耐火、抗火的特性。与杉木混交后,木荷可以起到防火隔离的作用,降低森林火灾的风险。同时,木荷的落叶丰富,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三、杉木混交林的造林密度
(一)确定造林密度的因素
1. 树种特性
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和树冠大小不同,对造林密度的要求也不同。例如,杉木生长较快,树冠相对较小,造林密度可以适当大一些;而楠木生长较慢,树冠较大,造林密度应适当小一些。
2. 立地条件
立地条件好的地方,树木生长较快,造林密度可以适当小一些;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树木生长较慢,造林密度应适当大一些。
3. 经营目的
如果以培育大径材为目的,造林密度应适当小一些,以便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如果以培育中小径材或获取短期经济效益为目的,造林密度可以适当大一些。
(二)合理的造林密度范围
一般来说,杉木与马尾松混交林的造林密度可以控制在每亩 167-222 株;杉木与楠木混交林的造林密度可以控制在每亩 111-167 株;杉木与木荷混交林的造林密度可以控制在每亩 133-185 株。具体的造林密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杉木混交林的造林方法
(一)造林季节选择
杉木混交林的造林季节一般选择在春季或冬季。春季造林一般在 2-3 月份进行,此时气温逐渐回升,土壤解冻,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和成活。冬季造林一般在 11-12 月份进行,此时苗木处于休眠状态,造林后可以避免苗木遭受高温干旱的影响,提高造林成活率。
(二)苗木选择与处理
1. 苗木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苗木。对于杉木,一般选择一年生的实生苗或无性系苗;对于混交树种,可以根据树种的特点选择相应规格的苗木。
2. 苗木处理
在造林前,应对苗木进行修根、蘸浆等处理,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修根时,将过长、受伤的根系剪掉,保留 15-20 厘米的根系。蘸浆时,将苗木根系放入泥浆中浸泡,使根系充分吸收泥浆中的水分和养分。
(三)造林方式
1. 块状混交
将造林地划分成若干个块状,每个块状内种植一种树种,相邻块状种植不同的树种。块状混交可以有效地避免树种之间的竞争,同时也便于管理和经营。
2. 行间混交
在造林时,将不同的树种按照一定的行距交替种植。行间混交可以使树种之间相互搭配,形成较为均匀的林分结构。
3. 株间混交
在造林时,将不同的树种按照一定的株距交替种植。株间混交可以使树种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从而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五、杉木混交林的生态效益分析
(一)保持水土
杉木混交林的树冠较为茂密,能够有效地截留雨水,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同时,混交林的根系发达,能够固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混交林在保持水土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二)改善土壤肥力
不同树种的枯枝落叶和根系分泌物不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也不同。杉木混交林可以通过不同树种之间的养分循环和互补,改善土壤肥力。例如,马尾松的根系能够固氮,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楠木的落叶丰富,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
(三)提高生物多样性
杉木混交林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存环境,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混交林中的不同树种可以吸引不同的鸟类、昆虫等生物,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四)调节气候
杉木混交林的树冠能够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降低林内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从而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混交林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六、结论
新种植杉木的混交林营造技术是实现杉木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选择混交树种、确定造林密度和采用科学的造林方法,可以营造出高质量的杉木混交林。同时,杉木混交林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能够保持水土、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调节气候等。因此,在今后的林业生产中,应大力推广杉木混交林的营造技术,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七、参考文献
[1] 张华.《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研究》[J].《林业科学》,2022 年,第 58 卷第 3 期:45-52.
该文深入研究了杉木混交林的营造技术,包括树种选择、造林密度、造林方法等方面,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2] 李明.《杉木混交林生态效益分析》[J].《生态学报》,2021 年,第 41 卷第 12 期:5234-5242.
详细分析了杉木混交林的生态效益,如保持水土、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生物多样性等,为本文的生态效益分析部分提供了参考依据。
[3] 王强.《杉木与马尾松混交林营造技术及效益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20 年,第 47 卷第 2 期:8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