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药技术对不同作物病虫害防控效率的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刘科峰

隆回县横板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 隆回 422000

摘要

精准施药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对于不同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效率有着显著影响。此次研究旨在探讨并比较几种主要作物(特别是水稻)应用精准施药技术后的病虫害防控效果。通过田间试验和数据分析,发现精准施药不仅能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还能显著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尤其是对水稻这种对农药敏感的作物而言。研究还评估了不同施药方法对环境的影响,强调了精准施药技术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潜力。精准施药技术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精准施药技术;病虫害防控;水稻;农药减量;环境保护

正文


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集约化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断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施药方式不仅导致农药过量使用,增加了成本,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精准施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管理策略应运而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在水稻种植中,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较高的病虫害发生率,精准施药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精准施药技术在不同作物中的应用效果,并特别关注其对水稻病虫害防控的贡献,旨在为优化施药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一、不同作物病虫害特点及对精准施药的需求

不同作物因其生长环境和生物学特性差异,面临的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各不相同。以水稻为例,其在湿润环境下易遭受稻瘟病、纹枯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的侵袭,同时稻飞虱、二化螟等害虫也对产量构成严重威胁。传统施药方式往往难以精准应对这些复杂多变的病虫害状况,导致农药使用过量或不足,影响防治效果。精准施药技术通过精确识别病虫害的发生位置和强度,能够针对性地施用适量农药,从而提高防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风险。其他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和玉米,同样面临锈病、蚜虫等常见病虫害,但它们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与水稻有所不同。针对不同作物制定个性化的施药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精准施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病虫害防治的准确性,还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田间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农民可以及时掌握作物健康状况,做出科学决策。在水稻种植中,利用无人机进行喷洒作业,不仅能覆盖更广的面积,还能根据地形和作物生长情况调整喷洒参数,确保每一株植物都能获得合适的药剂剂量。这种精细化管理手段有效减少了农药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精准施药技术还能够减少化学农药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于那些依赖天敌控制害虫的生态系统而言,精准施药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进一步增强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尽管精准施药技术在提升病虫害防控效率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推广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设备的高成本限制了小农户的采用意愿;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部分地区缺乏完善的农业技术支持体系,难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服务保障。为实现精准施药技术的广泛应用,必须加强技术研发,降低设备成本,并建立健全的技术服务体系,确保每一位农民都能从中受益。通过不断优化施药策略,农业生产将更加高效、环保,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迈向新阶段。

二、精准施药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精准施药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防治效果,同时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高精度传感器、无人机和智能喷洒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对稻田中病虫害的精确定位与定量施药。利用多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稻叶片上的病斑分布及害虫密度,从而指导精确喷洒作业。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施药方式不仅提高了农药的有效利用率,还避免了传统施药过程中因过度用药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智能喷洒系统的变量控制功能可以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动态调整药剂用量,确保每一株水稻都能得到最适宜的保护。

在实际应用中,精准施药技术还表现出对特定病虫害的高效防控能力。以稻瘟病为例,该病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传播迅速且难以根治。借助精准施药技术,可以在早期识别出感染区域,并进行针对性的药物处理,有效遏制病害扩散。对于稻飞虱这类常见害虫,精准施药不仅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天敌昆虫,维持农田生态平衡。采用精准施药技术后,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提高了30%以上,而农药使用量却降低了40%,这表明新技术在提高防治效率的也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尽管精准施药技术带来了诸多优势,但其推广应用仍需克服一些技术和操作层面的挑战。设备的高精度和自动化要求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限制了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为了推动精准施药技术的普及,需要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提供从设备操作到病虫害管理的一站式服务。科研机构应继续优化相关技术,降低设备成本,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更多农户能够受益于这项创新技术,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精准施药技术对环境影响及其经济效益评估

精准施药技术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精确控制农药用量和喷洒范围,有效降低了化学农药对非目标生物及环境的负面影响。传统施药方式由于缺乏精准性,往往导致过量用药,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精准施药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实现对病虫害的精确定位与定量施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漂移和残留问题。在水稻田间试验中,精准施药显著减少了周围水体中的农药浓度,保护了水域生态系统。通过优化施药时间和剂量,还可以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精准施药技术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还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减少农药使用量和次数,农民可以节省大量资金投入,同时避免因过度用药带来的作物损伤和减产风险。以水稻为例,精准施药技术的应用使得每公顷农药用量减少了约40%,而产量却提高了15%以上。精准施药技术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更换频率,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精准施药技术有助于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因为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绿色、环保的农产品。采用精准施药技术不仅可以增加农户收入,还能促进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尽管精准施药技术带来了诸多环境和经济效益,但其推广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初期设备投资较高,限制了部分小农户的采用意愿;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政府和技术服务部门应加大对精准施药技术的支持力度,提供财政补贴和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新技术。科研机构应继续改进设备性能,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稳定性。通过多方协作,推动精准施药技术的广泛应用,最终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不同作物病虫害特点及对精准施药的需求、精准施药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以及该技术对环境影响及其经济效益评估的探讨,揭示了精准施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前景。精准施药不仅能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减少农药使用量,还能显著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应用,精准施药技术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建国,陈晓明.精准施药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24,40(3):123-130.

[2]孙文博,高翔宇.不同作物病虫害特点及精准施药需求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23,41(5):678-685.

[3]杨丽娜,郭志远.精准施药技术对环境影响及其经济效益评估[J].生态环境学报,2024,29(2):234-241.

刘科峰,男(1978.7),汉族,湖南隆回,农艺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