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析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谢芙蓉

阳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聊城 252300

摘要

地理信息技术(GI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标志着测量技术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变。通过集成空间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功能,GIS技术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其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和空间分析功能,不仅提高了测量效率,还为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基于此,以下对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地理信息技术;工程测量;应用探析

正文


引言

随着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规模不断扩大,地理信息技术(GIS)在工程测量中的作用日益凸显。GIS技术通过高效管理多源空间数据,并结合先进的空间分析工具,为工程测量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其可视化表达和动态监测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工程测量的实时性和直观性,为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1地理信息技术定义

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GIT)是一种集成了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空间分析方法的综合性技术体系,旨在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信息。其核心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实现对地理现象的数字化表达和智能化处理。地理信息技术不仅包括GIS,还涵盖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遥感技术(RS)以及相关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工具。GNSS通过卫星信号提供高精度的空间定位信息,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导航和位置服务;遥感技术通过航空或卫星平台获取地表影像,为地理信息提供动态、大范围的数据源。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到灾害管理、交通物流,均依赖于其对空间数据的处理能力。通过空间分析、数据建模和可视化表达,地理信息技术能够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地理信息技术还支持多源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通过构建地理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协作。

2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2.1数据采集与处理

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集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遥感技术和地面测量设备,地理信息技术能够高效获取多源空间数据。GNSS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适用于大范围的地形测量和工程放样;遥感技术通过航空或卫星影像,快速获取大区域的地表信息,为工程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地面测量设备如全站仪和激光扫描仪,则用于获取高精度的局部地形和结构数据。地理信息技术通过构建统一的空间数据库,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访问性。在数据处理方面,地理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如数据清洗、格式转换和坐标变换,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这种高效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显著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2.2地形地貌测绘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形地貌测绘中的应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全面、精确的地理信息支持。通过集成遥感影像、激光雷达(LiDAR)和地面测量数据,地理信息技术能够生成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地形模型(DTM),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适用于初步的地形分析;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信号,能够精确获取地表的三维结构信息,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测绘;地面测量设备则用于补充和验证遥感与激光雷达数据,确保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地理信息技术还支持地形分析,如坡度、坡向、等高线等的计算,为工程选址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地形地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为工程测量提供了精确的地理信息支持,显著提高了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工程变形监测

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为工程安全提供了实时、精确的监测手段。通过集成传感器网络、GNSS和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实时采集工程结构的变形数据,如位移、沉降、倾斜等。传感器网络通过布设在地表或结构内部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变形情况;GNSS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适用于大范围的变形监测;遥感技术通过定期获取地表影像,监测地表的变化情况。地理信息技术通过构建变形监测系统,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生成变形趋势图和预警信息,为工程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地理信息技术还支持三维建模,通过构建工程结构的三维模型,直观展示变形情况,便于工程师和管理者理解和决策。在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中,如桥梁、大坝和高层建筑,地理信息技术的变形监测能力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3.1智能化与自动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将逐步实现从数据采集到分析的全程自动化。智能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和处理遥感影像中的地物特征,提高数据提取的效率和精度。在工程测量中,智能化技术可以自动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图和三维模型,减少人工干预,降低误差。自动化设备如无人机和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通过预设程序完成复杂地形的测量任务。此外,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工具能够自动识别工程中的潜在风险,如地质不稳定区域或结构变形趋势,为工程决策提供实时支持。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将显著提高工程测量的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同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高效的技术支持。

3.2高精度与实时化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技术将能够提供更高精度的空间数据。多频段GNSS接收器和增强定位技术的应用,将实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定位精度,满足高精度工程测量的需求。实时化技术通过集成物联网和云计算,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在工程测量中,实时化技术可以动态监测工程进展和结构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高精度与实时化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工程测量的精确性和响应速度,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

3.3多源数据融合与协同

随着数据来源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地理信息技术将更加注重多源数据的融合与协同分析。通过集成遥感影像、激光雷达、地面测量数据和传感器数据,地理信息技术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精确的空间信息。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能够消除单一数据源的局限性,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在工程测量中,多源数据融合可以用于复杂地形的测绘、工程结构的建模和变形监测,为工程决策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支持。此外,地理信息技术还将推动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协同,通过构建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与协作。多源数据融合与协同的发展将显著提高工程测量的综合能力,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结束语

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还为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数据整合、空间分析和动态监测,GIS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技术将在工程测量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工程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龚娟.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32):84-86.

[2]杨兴元.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4):160-162.

[3]刘姚,李明慧.新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要点分析[J].科技资讯,2024,22(15):38-40.

[4]李梅.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特点和优势研究[J].经纬天地,2024,(03):92-95.

[5]王琳琳.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实践[J].中国金属通报,2021,(01):139-14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