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黄皮果产业发展现状探索与对策探究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雷语辉,阮红婷,尹思雨,张宇烜,关静楠,彭晓琼*

南宁理工学院,广西南宁

摘要

黄皮果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的热带水果,在广西地区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广西黄皮果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旨在通过对广西黄皮果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探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种植户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

黄皮果、产业发展、乡村振兴、SWOT分析

正文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背景  

1.1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发展黄皮果产业,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黄皮果的重要产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乡村振兴战略为黄皮果产业在广西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

1.2 黄皮果简介

黄皮,别名黄弹、黄旦、黄段等,为芸香科黄皮属的小乔木。花期45月,果期78 。原产于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南方各省区,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栽培较广。

黄皮汁液丰富具香味,是色、香、味俱佳的水果。其果实成熟后除可以鲜食外,还可以加工制成蜜饯、果脯、果酱、果冻、果饼和具芳香特色的果汁,也可制成盐渍、糖渍食品。黄皮还是一种生产期短、投资回收快的热带果树。此外,其树姿优美,四季常绿,是优良的绿化美化树种,还是优良的蜜源植物。黄皮的叶、根、成熟果实和种子皆可入药,具有一定药用价值。

1.3 黄皮果的经济价值与产业潜力

黄皮果作为广西特色农产品,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市场上展现出一定经济价值,但当前其经济价值并未得到充分挖掘。一方面,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为黄皮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黄皮果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却相对较低,其经济价值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黄皮果的品牌影响力,拓宽其销售渠道,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西黄皮果产业链目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种植分散导致黄皮果产业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其次,黄皮果加工水平相对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的需求。此外,黄皮果在市场上的总体知名度不高,难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最后,市场渠道单一也是黄皮果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黄皮果主要通过传统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缺乏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导致产品难以进一步深入市场

2. 意义  

   2.1推动农村经济内生增长

通过发展黄皮果产业,拓展其相关产业链,探索特色农产品产业升级路径,可以推动农

村内生经济增长。黄皮果在广西农村地区多有种植,通过价值链重构提升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1. SWOT模型

本研究采用SWOT分析框架,系统梳理广西黄皮果产业的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与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为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优势(S):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适宜黄皮果生长,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如南宁的无核黄皮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黄皮果兼具食用、药用、生态价值,契合大健康产业趋势。

劣势(W):产业标准化程度低,种植技术传统(如病虫害防治依赖化学农药),加工链条短(以初级加工为主),品牌辨识度不足(如百色芒果”“武鸣沃柑等区域品牌虹吸效应显著)。

机遇(O):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出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支持特色水果精深加工;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升级对高品质水果需求增长。

威胁(T):同类热带水果(如荔枝、龙眼)市场竞争激烈;极端天气频发导致减产风险(如2022年钦州黄皮果因暴雨受灾减产30%)。

2. 数据收集方法

文献分析法:系统梳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报告》、广西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公报、地方志及学术文献,提取黄皮果产业规模、贸易数据。

实地调研法:选取南宁武鸣、钦州灵山、玉林北流等主产区,走访种植户、合作社及加工企业,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收集产业链痛点(如北流市某合作社反映鲜果保鲜期仅3天,冷链成本占售价40%”)。

专家咨询法:访谈广西农科院黄皮果科研团队、农业农村厅特色产业处负责人,获取技术攻关方向(如黄皮果酵素提取工艺)与政策动态。

统计建模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量化黄皮果价格与降雨量、物流成本的关联度。

 

三、产业现状分析

广西黄皮果产业呈现小规模、大群体特征,兼具发展潜力与结构矛盾。

全区种植面积约12万亩,年产量8万吨,但85%的种植户经营面积<5亩,标准化果园不足10%。加工转化率仅15%,以蜜饯、果干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如黄皮果黄酮提取物)尚未产业化(对比广东郁南黄皮凉果加工率达60%)。70%鲜果通过田头市场交易,电商渗透率不足5%区域公共品牌广西黄皮尚未完成国家商标认证,消费者认知度低。

四、发展路径与对策建议

1. 产业链延伸策略  

深加工技术布局:联合高校食品工程学院研发黄皮果冻干技术,保留90%以上维生素C;开发功能性食品(如黄皮果咽喉糖)及日化用品(如果萃面膜),提升附加值。

市场集中度提升:在南宁、钦州建设黄皮果产业园,吸引加工企业入驻,形成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集群,降低交易成本。

2. 数字化转型  

区块链溯源体系:搭建桂黄皮溯源平台,记录种植户施肥、采摘时间等数据,消费者扫码可查看全周期信息,破解信任难题。

电商渠道拓展:与相关平台合作开设广西黄皮果专营店,采用预售+社区团购模式减少损耗构建“区块链+农业”溯源体系,提升品牌信任度

3. 利益共享机制  

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北流市六靖镇经验,企业保底收购+二次返利,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提高农户亩均收入;联合高校开设黄皮果种植专项培训,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

 

五、结论

广西黄皮果产业具备资源禀赋与政策双重优势,但面临产业链短、品牌弱、抗风险能力低的挑战。通过SWOT分析可知,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差异化价值与区域生态优势,需优先突破加工短板与渠道瓶颈。通过产业链延伸、数字化转型、利益共享机制等措施,可以推动黄皮果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广西黄皮果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项目基金:中国国家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遍地黄金果”——黄皮果产业助农创新探索研究(项目编号:202413645029

 

作者简介

雷语辉(2004-)男,畲族,浙江丽水,本科,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阮红婷(2002-)女,汉族,浙江杭州,本科,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尹思雨(2003-女,汉族,江苏苏州,本科,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张宇烜(2005-)女,汉族,河北邯郸,本科,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

关静楠(2006-)女,汉族,广西博白,本科,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

通讯作者:

彭晓琼(1988.10- ),女,江西萍乡,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在读博士,南宁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建模、组织管理、区域旅游经济,406115757@qq.com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