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大棚芹菜、荆芥辣椒、豆角荆芥一年五熟绿色间作套种技术
摘要
关键词
日光温室大棚、芹菜、荆芥、辣椒、豆角;一年五熟熟;绿色间作套种
正文
扶沟县地处豫东平原、黄泛区腹地,是农业大县,蔬菜大县,常年瓜菜种植面积达52万亩,有河南的菜篮子、“中原菜都”之美称。以反季大棚蔬菜为主,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更是全国一流,在生产过程中扶沟县人民不断摸索总结一系列管理技术和生产模式,其中芹菜、荆芥、辣椒、豆角等一年五熟绿色间作套种种植模式,能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减轻病虫及自然灾害影响,能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稳产增收发取得最大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现分享如下
1、芹菜种植
1.1、高温闷棚 七月中下旬大棚作物收获后,棚内温度达四五十度,即可浇水、深翻土地,高温闷棚,消灭有害菌及地下害虫。一般晴好天气,十天深翻一次,二十天即可。
1.2、芹菜品种选择。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和市场实际需求,选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如瑞克斯旺的玉皇、凤凰西芹等。八月份利用苗圃或基质盘遮荫育苗、十月移栽。
1.3整地施肥。九月中旬整地,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硫酸钾复合肥50公斤,旋耕耙平,按1.5米带宽整畦起垄,便于浇水和管理。
1.4移栽。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可以用辛硫磷或敌百虫拌炒熟的麦麸或豆饼撒施地表诱杀害虫。移栽时一般株距10cm、行距15-20cm,深至第一茎叶分枝处,40000棵左右(见附图),亩株数因品种不同而稍异,栽后浇水,返苗后浅中耕除草。
1.5病虫草害防治 芹菜种植中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斑枯病、叶斑病、软腐病、菌核病、灰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斑潜蝇、蓟马、甜菜夜蛾、根结线虫病等。
1.5.1防治原则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的方式。优先选用生特农药,科学选择高效、低毒农药。根据病虫发生规律,提前预防,注意观察病虫发生初期及时精准用药防治。种植前可采取晒种、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等措施,以便打破种子休眠,促壮苗早发,防病虫早期危害;苗期和生长期采取灌根、叶面喷施等方式进行施药。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农药,并严格遵守标识标签控制用药剂量、用药方法、用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的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1.5.2杂草 前期采用人工中耕除草,芹菜封垄后,杂草便不再滋生。
1.5.2.1物理防治 棚内悬挂黄板,25-30块/亩,诱杀潜叶蝇、蚜虫、白飞虱。关注病虫预警预报,在甜菜夜蛾活动旺季,用糖醋液或性引诱剂加敌百虫诱杀,棚口或风口可用40-60目的防虫网。
1.5.2.2化学防治 可以用吡虫啉、苦参碱、吡蚜酮、灭蝇胺等交替防治蚜虫、潜叶蝇和飞虱,避免产生抗性及农残超标。用苦参碱、戊唑醇、丙环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叶喷防治尾叶斑枯病、立枯病、灰霉病、白粉病等。使用药剂应符合GB/T 8321、NY/T 1276规定。
1.6、水肥管理。结合实际,关注天气情况,连续晴好天气,适当灌水,保持地面湿润,可以随水冲施一些含量为25-5-10高氮速溶硫酸钾复合肥,促进生长、减少纤维,提质增收。
1.7、关注天气情况,适时放风,合理调控棚内温湿度,避免湿度过大病害滋生,把控生长速度,合理调节销售时期适时封棚防冻害。
1.8、采收。采收前半月停止用任何药剂,少浇水。用小铲收割,剔除须根及泥土,分批分级捆绑、适时销售,一般元旦前后完成销售。
附图1 芹菜种植
2、荆芥、辣椒套作种植。
2.1、腾茬整地 芹菜收获后立即清除植株残体,亩施(15-15-15)硫酸钾复合肥40-50Kg,旋耕深翻,耙平整畦,畦宽根据辣椒品种不同而定,一般60-80cm。
2.2、辣椒品种选择。辣椒选择直立性好、丰产性高、抗寒抗病品种,如牛角椒、线椒、五彩椒或螺丝椒。荆芥选用大叶荆芥或香荆芥,也可自己留种种植。
2.3、播种方式。辣椒采取育苗移栽,以便提早上市时间。移栽前二十至三十天采用温棚基质育苗,以便培育壮苗,减轻土传病害。荆芥采用直播撒施,畦内撒种,亩用种量3.5Kg左右,铁耙搂平。畦上栽辣椒,株距30cm左右,栽后浇水。正常情况下荆芥40天即可采收,亦可结合市场行情,适当调控棚内温度,调节采收期。一般把采收期控在春节前后,辣椒门椒也同时采摘上市,取得最大效益。(见附图2)
2.4、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防控的原则。采用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防治病虫害。由于外部温度低,虫害基本不用防治,病害通过调控棚内湿度来减轻,也可以采用熏棚、叶面喷施腐霉利、醚菌酯、苦参碱等菌剂防治白粉病、灰霉病。
2.5、收获 荆芥采取分次连片一次性带根收获,分把捆绑,以便及早给辣椒腾茬,通风透光,增加辣椒产量。辣椒按座果成熟时间分次采摘,可采收到六月中上旬。
附图2荆芥套辣椒
3、豆角套荆芥种植模式
3.1、整地与播种 辣椒采收后、大放棚膜风口,及时清除辣椒残株,整地旋耕,亩施28-6-6硫酸钾复合肥40Kg,按宽窄行整畦,宽行80cm、窄行40cm,窄行两边畦垄上点播豆角,三粒一穴,穴距30cm左右,豆角亩株1.7万,畦内撒荆芥、浇水。同时随行在大棚骨架上架上铁丝,高1.8米,上绑细绳,一株一绳,下垂至地面,以便豆角缠绕上爬,顺铁丝每五米加一根立柱,上绑横架托起铁丝,以防铁丝下垂拉断。
3.2、豆角品种选择 选中早熟品种,如维圣传奇、豫艺金凤凰等,抗老化、耐贮运,品相好、价格高。豆角四十天左右即可采摘,头茬采摘后亩追施复合肥30-40Kg,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浇水,可连续采摘3-4茬。
3.3、病虫害防治 豆角虫害主要有潜叶蝇、蚜虫、甜菜夜蛾、豆荚螟等,病害有白粉病、锈病、炭疽病等。
3.3.1防治原则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见虫治虫及时精准用药防治,棚内悬挂糖醋液诱杀甜菜夜蛾,清晨捞出虫体,隔3-4天重加糖醋液。
3.3.2防治方法 针对病虫靶标选用农药,采用包衣种子、拌种等方法进行种子处理,防治豇豆幼苗期种传、土传病害、地下害虫等。
3.3.3前期害虫始发或轻度发生时,优先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害虫中度发生或发生高峰,采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复配进行防治。蓟马、粉虱发生严重的地块,使用噻虫嗪、灭蝇胺等内吸性杀虫剂,叶面喷施或灌根处理。开花结荚期喷施氨基寡糖素、苦参碱等提高抗病能力。交替使用用阿维菌素、灭蝇胺、吡虫啉或菊酯类药剂防治潜叶蝇、飞虱、蚜虫、甜菜夜蛾、豆荚螟等害虫。合理使用吡奈.嘧菌酯、腈菌唑、氟菌.肟菌酯等药剂防治锈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遵守安全间隔期,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严禁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荆芥采收同上,豆角分批采摘,按品相捆绑,分批分级销售。
附图3豆角套荆芥
附图4豆角中后期
4、经济效益分析:
4.1、大棚芹菜 亩产可达2500-4000Kg,按时令批发价1.5元/Kg,每亩可获收益3750-6000元。
4.2、荆芥 亩产一般在1500-2000Kg,批发价在20-30Kg,每亩可获收益30000-60000元,辣椒亩产1500-2500Kg,平均价格按3元/Kg,可获收益4500-7500元。
4.3、豆角 亩产2000-2500Kg,按时令价2元/Kg,亩可收益在4000-5000元。
4.4夏茬荆芥亩产在1000-1500Kg,价格在10元/Kg,可获益10000-15000元
每年除去租棚1500元/亩,农药肥料投入5000元,每年可收50000-88000元之间。
5、推广前景 本套作模式可结合当地实际采用荆芥、香菜或菠菜、生菜、芦笋等低矮作物与茄子、西红柿等实行套作,投资少,收入高,风险小,宜管理,适宜小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实行推广,是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良好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393-2020)
2、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21)
3、农业农村部质量安全司、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农质管函[2022]17号关于印发豇豆、韭菜、芹菜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性指导意见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