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建筑电气施工协同管理研究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邹德进

湖北交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

本文聚焦基于BIM的建筑电气施工协同管理研究。阐述BIM技术在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应用原理,分析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BIM技术实现各参与方信息共享、进度协调、碰撞检测等协同管理功能。研究表明,BIM技术可有效提升建筑电气施工协同管理效率,减少施工错误与变更,为建筑电气施工高质量完成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BIM技术;建筑电气施工;协同管理

正文


引言: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建筑电气施工的复杂性和精细化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建筑电气施工管理模式在信息沟通、协同作业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导致施工进度延误、成本增加等问题。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技术,为建筑电气施工协同管理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其强大的信息集成和可视化功能,能够有效改善各参与方之间的协作效率,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因此,深入研究基于BIM的建筑电气施工协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BIM技术概述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数字化的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法。它以三维模型为载体,集成了建筑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功能信息等。BIM技术的核心在于其参数化建模能力,通过定义各种建筑构件的参数,能够快速生成准确的三维模型,并且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动态修改和调整。同时,BIM模型中的信息具有关联性,一处修改会自动反映在相关的部位,这大大提高了设计和施工的效率与准确性。此外,BIM技术还支持多专业协同工作,不同专业的人员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共享和交流信息,避免了传统方式下因信息不畅通而导致的错误和重复工作。

2.建筑电气施工协同管理现状

2.1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建筑电气施工管理模式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信息传递不畅是一个关键问题。电气施工涉及到多个参与方,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参与方之间主要通过纸质图纸和文档进行信息传递,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信息丢失、误解等情况。其次,各专业之间的协同性较差。建筑电气施工与建筑结构、给排水等其他专业密切相关,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各专业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电气管线与结构梁柱发生冲突的情况,由于缺乏前期的协同设计,这种冲突往往到现场施工时才被发现,导致返工和延误工期。再者,进度管理缺乏精准性。传统的进度管理主要依靠甘特图等简单工具,难以准确反映电气施工各个工序之间的复杂逻辑关系,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进度风险,从而影响整个项目的工期控制。

2.2协同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协同管理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协同管理可以实现各参与方之间的高效沟通与协作。各专业人员能够及时共享信息,例如电气工程师可以及时将电气设备的安装要求和位置信息告知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工程师,以便他们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考虑和预留。另一方面,协同管理有助于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在协同管理模式下,各专业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就能够进行充分的协调,可以避免因专业冲突而导致的质量问题。此外,协同管理还能够有效地控制项目进度和成本。各参与方共同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和资源分配方案,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减少工期延误和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3.基于BIM的建筑电气施工协同管理应用

3.1信息共享与集成

BIM技术为建筑电气施工中的信息共享与集成提供了强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电气施工相关的各种信息,如电气系统图、设备参数、布线方案等都可以集成到BIM模型中。不同参与方可以根据各自的权限访问和修改这些信息。例如,设计单位可以在模型中详细标注电气设备的选型和布置,施工单位则可以在模型中添加施工进度、质量检验等信息。在传统模式下,各参与方只能获取到自己所负责部分的信息,而通过BIM平台,各参与方能够获取到全面、准确的信息,从而为其进行决策和施工操作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同时,BIM模型中的信息具有实时更新的特性。这意味着,任何一方对模型中的信息进行修改之后,其他相关方都会即时收到通知,确保了信息的一致性和时效性。例如,当设计单位修改了某个电气设备的参数后,施工单位能够马上得知这一变化,并据此调整施工计划,避免了因信息滞后而导致的施工错误。这种信息共享与集成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模式下信息孤岛的局面,使得各参与方能够获取到全面、准确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和施工操作。同时,BIM模型中的信息具有实时更新的特点,任何一方对信息的修改都会即时通知到其他相关方,确保了信息的一致性和时效性。

3.2进度协同管理

基于BIM的进度协同管理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具有显著优势。BIM模型可以与项目管理软件相结合,将电气施工的各个工序进行详细的分解和安排,并与三维模型中的相应构件关联起来。这样,通过直观的可视化界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工序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完成时间,以及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在安装电气桥架之前,必须先完成相关结构的施工,BIM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这种先后顺序关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参与方可以实时监控电气施工的进度情况,一旦出现进度偏差,能够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同时,BIM模型还可以进行进度模拟,通过模拟不同施工方案下的进度情况,选择最优的施工进度计划,从而提高项目的整体进度管理水平。

3.3碰撞检测与冲突解决

碰撞检测与冲突解决是BIM技术在建筑电气施工协同管理中的重要应用之一。由于建筑电气系统中的管线错综复杂,在传统施工中很容易出现与其他专业管线或建筑结构发生碰撞的情况。BIM技术可以对电气管线、设备与建筑结构、其他专业管线等进行三维碰撞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能够精确地找出可能存在碰撞的位置,并生成详细的碰撞报告。例如,通过碰撞检测可以发现电气导管与消防水管在某个位置发生交叉冲突。针对这些冲突,各专业人员可以在BIM平台上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可以通过调整电气管线的走向、改变设备的安装位置等方式来解决冲突,避免了在施工现场进行反复的修改和调整,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施工成本和工期延误的风险。BIM技术则能够对电气管线、设备与建筑结构、其他专业管线等进行精确的三维碰撞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它能够以极高的精度找出可能存在碰撞的具体位置,并生成详细的碰撞报告。解决方案可以是通过调整电气管线的走向来避让消防水管,或者在不影响整体功能的前提下改变设备的安装位置等。这种在BIM平台上提前解决冲突的方式,避免了在施工现场进行反复的修改和调整,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显著减少了因冲突解决而带来的施工成本增加和工期延误的风险,确保了建筑电气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BIM的建筑电气施工协同管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诸多问题,实现建筑电气施工的高效协同管理。尽管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BIM技术将在建筑电气施工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李肖,郭娟,陈诗琳.协同施工视域下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3,(11):88-90.

[2]沈治宇.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多方协同质量管理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21,(10):64-66.

[3]郭鹏飞.基于三维重建技术与BIM协同的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22.DOI:10.27670/d.cnki.gcqdu.2022.0020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