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西瓜--地标品牌背后的故事鸿昌故里一枝花,扶沟西瓜人人夸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谷志恒1 朱红霞1 王天福2

1.扶沟县农业农村事业发展中心 2.西华县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

扶沟西瓜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特殊的地域优势、气候条件、特色的种植模式,具有独具特色的品质,通过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打造,得以发展壮大,成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精品产业。


关键词

扶沟西瓜、有特色地域优势、多熟套种、技术先进、品质优

正文

  西瓜,扶沟俗称水瓜、寒瓜、夏瓜,堪称“瓜中之王”,从西域引入,故称“西瓜”,有“昔日西域珍品,今日百姓美食”之说。扶沟西瓜种植传说始于战国或汉代,由于战乱扶沟县志难寻,扶沟解放前,国民党败退台湾,把扶沟县志全部带到台湾,改革开放后在台客复印带回的清乾隆扶沟县志中扶沟西瓜就以“硕大而甘”而著称。

  扶沟地处中原、泉甘土沃、物产富庶、人杰地灵。人民素有勤耕织、乐诵读、俗善良、营百业、善创造、励家国的美德。扶沟人重视农业发展,善于学习和总结,重视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技术比较先进,犹以桑蚕、瓜菜园艺为甚,常有人出去传授技术,亦不断有人来参观学习,瓜菜大乡吕潭镇有个罗敷庙村,是罗敷的故乡,村供有罗敷塑像,自古就以桑蚕和西瓜有名,今更以花无籽西瓜名扬天下,有“罗敷善蚕桑”之赞誉,亦有“童孙未解共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童趣。

扶沟人以地为贵,辛勤劳作,以多熟套种为先,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显其能,以麦棉瓜、麦瓜菜多熟套作为主,现又以反季节大棚蔬菜之经验中植西瓜,发展有日光温室大棚西瓜、拱棚早春西瓜、秋延迟西瓜,其种植方式通常采用吊秧栽培,以精品小果为主有2K、采虹瓜为主;早春西瓜采用拱棚栽培,常主要品种8424、龙卷风、美都,陆地西瓜主要品种黑美人、黑无籽、花无籽等,形成了四时有瓜的好局面,常年种植面积30多万亩,是全国的瓜篓子、河南的菜篮子。

 

 

 

   扶沟西瓜外形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因品种而异,皮青色带黑纹或黑色,大的八斤以上为优,皮稍厚,外皮坚硬,耐储运。鲜而食之,瓤甜如蜜。瓜皮富含果胶、氨基酸,去外硬皮,可凉拌、可炒食,甜中带酸,爽脆无比。常温阴凉处放置一月,剖之只是中皮稍薄,瓜味如新。小的2-5斤为好,皮薄而脆,瓤甜水足,食之如甘饴。瓤有红色、黄色、彩虹色,经折光计测量糖份在8-12度,心糖可达13-14度,茜红素、钾及微生素含量丰富。曾有古诗形容道“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唏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酝浆”。

扶沟西瓜味甘多汁,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葡萄糖、苹果酸、果糖、蛋白质、氨基酸、番茄素、胶原蛋白质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物质,具有防治心血管病、前列腺、肾炎等多种疾病功能。其瓤、籽、皮皆可入药。具有清爽解渴,消烦、解暑、宽中正气、利小水、治血痢、治口疮、清肺润肠、美容养颜之功效。酷暑时节用井水一冰,吃一口令人心旷神怡,清丁辅有诗赞曰“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宋曾丰写有“绀色毬儿让水晶,味甘如蜜冷如冰。香风飘满葵丘戌,散与鸮林解郁蒸”;范成大亦写有“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筒,缕缕花衫唾碧玉,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的诗句。

  扶沟西瓜的良好品质与扶沟优良的土壤、水质、气候以及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种植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扶沟县地处豫东平原,黄泛区腹地 ,海拔46-72米。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砂潮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无污染源,地表白天升温快、晚上散热急,非常适合西瓜生长及糖分积累,有民谚为证“黄泛腹地遍地沙,不长庄稼专成瓜,个大味甜走天下,扶沟西瓜人人夸”。

 

  扶沟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偏旱,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境有中贾鲁河、清水河、双洎河,水源充足。地下浅层储水量也很丰富,水土呈弱碱性、水质优(PH7.5-8.3),埋深浅,易开采,适宜西瓜成长 。扶沟麦收期间常下两场雨,瓜秧快长,中下旬干旱利于西瓜生长。有“六一长穰,十五易长瓜,膨果期干旱、造就好西瓜”俗话。

  扶沟柴岗有支亭寺,古称“桐丘龟背山,汉大夫张志伯因与吕后不和,被贬,建支亭隐居,携西瓜种植,与民共食皆赞之,俱种之,民富而仰之。一日鄢扶河水暴涨,携百姓与二子大郎、二郎乘船指挥护堤,不幸落水、冲八里而现尸,称露寺(尸)台,河亦名大郎沟,百姓建寺庙而志之”,今柴岗仍以瓜菜种植为主。抗日名将吉鸿昌与扶沟西瓜还有着一段不解之缘。吉鸿昌将军是扶沟县吕潭镇人,1913年,不满18岁的吉鸿昌,因家境困难,难以为继,摘了几个西瓜吃后,投入冯玉祥部,他奋勇抗日,精忠报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由爱国的旧军人转变成共产主义战士,在革命斗争中成为伟大的民族英雄,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千古绝唱。

扶沟县曾经是是棉花大县,上世纪八十年代年由于棉花滞销,棉价下跌,为促民增收,扶沟县以发展无公害无籽西瓜多熟套种为突破口,大力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强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在江村镇建立了以“黑密2号”为主的6.5万亩无籽西瓜基地,2002年7月,经河南省技术监督局验收评为全省第一个“无公害无籽西瓜生产基地”,其优良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带动我县西瓜产业的大发展。2008年扶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成立,开始了扶沟西瓜标准化生产之路,2016年扶沟县政府授权以扶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主体,以扶沟特殊地域范围、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生产技术要求、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产品包装标识等方面划定了扶沟西瓜生产地域何护范围,制定了扶沟西瓜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正式开始了扶沟西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的申创工作,经过层层筛选与专家品评,扶沟西瓜201710月正式纳入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

 

 在地标品牌的带动下“扶沟西瓜”产业形成了集基质生产、工厂化育苗、品种培育推广、生产、产品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2019年扶沟西瓜获得河南省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扶沟西瓜的品质再次得到提升,扶沟地标授权企业扶沟县豫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扶沟县交拓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扶沟县运来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的西瓜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2022年10月通过扶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申请与全国品质评比,扶沟西瓜成功纳入了“国家名特优新”产品名录。随着扶沟西瓜地标品牌的壮大与品质提升,扶沟西瓜的也形成了不同品质的种植模式,冬季日光温室瓜、早春大棚瓜、夏季陆地瓜、秋延无籽瓜等四季有瓜,处处瓜香的局面,扶县相关管理部门对扶沟西瓜地标品牌和国家名特优新品牌标识严加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品质,按标检测,带合格证上市,不达标不允许使用,扶沟西瓜以优异产品品质引来了大批外来客商,产品远销省内及广东、福建、湖北、湖南、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在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路上扶沟西瓜将更好的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引用文件:1、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农质发[2016]6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3、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管理办法

4、扶沟县志1986版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