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季稻田机械开沟对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熊宣丞

灌阳县农业农村局 541600

摘要

本研究于2023年在灌阳县黄关镇龙吟村进行,探究头季稻田应用开沟机实施水气平衡栽培技术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设开沟(A)与未开沟(B,CK)两处理。结果表明:开沟处理显著提高产量,头季稻实收亩产659.3公斤,较CK(585公斤)增产12.7%;再生稻实收亩产193.5公斤,较CK(158.9公斤)增产21.8%。增产主因在于开沟晒田优化了根区氧气环境,促进根系发育,进而提高穗粒数(A: 189.7粒/穗 vs B: 169.1粒/穗)、结实率(A: 89.7% vs B: 86.5%)及再生稻有效穗数(A: 15.8万/亩 vs B: 13.6万/亩)。示范田结果进一步验证,开沟田头季稻(625.8公斤/亩)和再生稻(128.3公斤/亩)产量分别较未开沟田(538公斤/亩、107.7公斤/亩)高16.3%和19.1%。本研究表明稻田机械开沟结合水气平衡栽培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头季稻田;机械开沟;稻谷产量;水气平衡栽培;再生稻

正文


1 引言

水气平衡栽培技术对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实现头季稻与再生稻高产至关重要。传统机械化插秧易压埋插前厢沟,阻碍该技术应用。引入稻田开沟机于分蘖够苗后开沟,将水气平衡栽培融入全程机械化生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试验旨在明确机械开沟对稻谷产量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灌阳县黄关镇龙吟村(北纬25°15′,东经111°10′)进行。土壤为沙壤土,pH 5.8,肥力中上,前茬为冬季蔬菜。海拔350m,排灌便利。

 

2.2 试验设计

选用优质杂交稻“六香优锦丝占”。试验设2处理:

 A(开沟):分蘖期薄水层→够苗后排干→泥面干实后机械开沟→晒田至露白根→幼穗分化期沟灌保湿(水不漫厢)→抽穗灌浆期沟中有水、厢面湿→黄熟期自然落干。

BCK,未开沟):常规管水(浅水分蘖、露晒控苗、水层孕穗、干湿壮籽)。

各处理面积710㎡,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

2.3 田间管理

工厂化育秧,41日播种,422日(3-3.5叶)机插(规格8寸×5寸)。施肥总量:纯N 16公斤/亩,N:PO:KO=1:0.5:1。磷肥全基施;氮肥基肥50%、蘖肥20%、穗肥30%;钾肥基肥与蘖肥各50%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育进程与分蘖动态

两处理全生育期均为131天(表1)。开沟处理(A)最高苗数22.8/蔸,显著低于CKB)的25.4/蔸,但成穗率达64.9%,高于CK60.2%(表2),表明开沟晒田有效抑制无效分蘖。

1:头季稻生育进程

| 处理 | 移栽期 | 分蘖始期 | 够苗期 | 分蘖高峰期 | 幼穗分化期 | 始穗期 | 成熟期 | 全生育期|

| A    |4.22     | 4.27      |5.12     | 6.1          | 6.5        |7.4     | 8.9     |   131   |

| B    |4.22     |4.27       | 5.16    |6.1          |6.5         | 7.4     |8.9     |   131   |

 

2:分蘖动态及成穗率

| 处理 | 最高苗数(/) | 有效穗(/) | 成穗率(%) |

| A    | 22.8            | 18.5          | 64.9      |

| B    | 25.4            | 19.1          | 60.2      |

 

3.2 产量构成及实收产量

头季稻(表3):A处理穗粒数(189.7/穗)、结实率(89.7%)显著高于B处理(169.1/穗,86.5%),实收亩产659.3公斤,较B处理(585公斤)增产12.7%

再生稻(表4):A处理有效穗数(15.8/亩)显著高于B处理(13.6/亩),实收亩产193.5公斤,较B处理(158.9公斤)增产21.8%

 

3:头季稻考种与产量

| 处理 | 亩有效穗() | 穗粒数() | 结实率(%) | 实收产量(kg/) | 增产(%) |

| A    | 18.5         | 189.7      | 89.7      | 659.3          | 12.7    |

| B    | 19.1         | 169.1      | 86.5      | 585.0          | -       |

 

4:再生稻考种与产量

| 处理 | 亩有效穗() | 实收产量(kg/) | 增产(%) |

| A    | 15.8         | 193.5          | 21.8    |

| B    | 13.6         | 158.9          | -       |

 

3.3 示范展示效果

106.3亩示范田中,开沟田(61.5亩)头季稻平均亩产625.8公斤,再生稻128.3公斤;未开沟田(44.8亩)分别为538公斤、107.7公斤。开沟田头季稻与再生稻分别增产16.3%19.1%

 

4 讨论与结论

机械开沟结合水气平衡栽培的增产机制在于:

1.  优化根区环境:开沟晒田增加土壤氧气,促进根系深扎与活力提升。

2.  改善群体质量: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与穗部性状(穗大粒多)。

3.  增强再生潜力:健壮根系为再生蘖萌发提供充足养分,显著增加再生稻有效穗数。

 

结论:头季稻田机械开沟显著提升头季稻(增产12.7%-16.3%)和再生稻(增产19.1%-21.8%)产量,核心在于通过水气调控优化根系功能与群体结构。该技术成功将水气平衡栽培融入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是实现“双季双高产”的有效途径。未来需优化配套措施(如加强后期病虫害防控)以充分挖掘增产潜力。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