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黄牛与犏牛体尺测量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西藏黄牛;犏牛;体尺测量
正文
西藏黄牛与犏牛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西藏是中国的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拥有丰富的草场资源和多样化的牛种。西藏黄牛和犏牛是当地主要的役用和肉用牛品种。
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有牦牛、犏牛与西藏黄牛三种类型。其中,藏黄牛被称为“西藏黄牛”,又被称为“矮黄牛”犏牛是牦牛与黄牛杂交的一代种。
牦牛和犏牛虽然外形相似,但牦牛的体型比犏牛大得多。在高原地区,人们对牦牛和犏牛都比较熟悉,所以在藏族群众中常将这两种家畜混为一谈。牦牛与犏牛虽然在外观上相似,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为高寒草场资源丰富、饲草质量好的优势牧场。放牧是西藏牧民群众主要的生产方式之一。牧民们主要通过放牧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饲料问题。而牦牛和犏牛则是通过对牧草的管理来满足牲畜对饲料的需求。
西藏黄牛和犏牛是西藏地区重要的畜牧业资源,具有适应高寒缺氧环境、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随着西藏畜牧业的发展,提高牛只生产性能已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和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体尺测量作为评估牛只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了解牛只的生长发育和体型结构,为选种、育种和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开展西藏黄牛与犏牛体尺测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5]。
西藏黄牛与犏牛体尺测量研究现状
西藏黄牛的体尺特征,西藏黄牛是一种适应高海拔环境的牛种,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遗传稳定性好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牛肉市场的需求增长,西藏黄牛的生产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体尺特征方面,西藏黄牛的体型相对较小,四肢粗壮,肩部宽厚,胸腹部发达。成年公牛的体重通常在400-500公斤之间,成年母牛的体重在300-400公斤之间。陶杨等(2023)对西藏黄牛的体尺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发现西藏黄牛的体高、胸围、管围等指标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稳定性[1]。石溢等(2022)通过对西藏黄牛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发现适当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西藏黄牛的体重和各项体尺指标[2]。
犏牛的体尺特征,犏牛是西藏地区特有的牛种,具有较高的乳用性能和肉用性能。在体尺特征方面,犏牛的体型相对较大,四肢较长,肌肉发达,乳房和生殖器官较为突出。成年公牛的体重通常在300-400公斤之间,成年母牛的体重在200-300公斤之间。
郭淑珍等(2019)对犏牛的体尺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发现犏牛的体高、胸围、管围等指标均高于普通黄牛[3]。刘鲲鹏等(2016)通过对犏牛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发现犏牛在乳肉产量和品质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4]。
体尺测量在品种改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于选种选配、杂交育种等方面[5]。通过对不同品种或品系的牛进行体尺测量,可以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和生产性能,从而选择优秀的个体进行繁殖和杂交育种[6]。此外,体尺测量还可以用于评估牛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为饲养管理提供参考[7]。
体尺与生产性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8]。一些研究表明,适当的体尺指标可以提高牛的产肉量、奶产量等方面[8]。例如,乳房发达、肢体健壮的母牛可能具有更高的繁殖能力和更好的哺乳能力[9]。此外,一些研究者还发现,西藏地区的黄牛在乳肉产量和品质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可能与它们的特殊体尺特征有关[10]。
关于西藏黄牛与犏牛体尺测量的研究,前人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研究表明,西藏黄牛在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方面均优于犏牛,黄牛在体重和日均增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然而,也有研究指出,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黄牛的产肉性能和繁殖性能优于西藏犏牛。此外,部分研究者通过对西藏黄牛和犏牛进行杂交实验,探索了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2.结果分析
根据测量数据,分析西藏黄牛与犏牛的身体状况、生长情况等。以下表展示了不同品种牛的测量指标: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西藏自治区不同地区选择200头(其中西藏黄牛100头、犏牛100头)健康成年牛只作为研究对象。对每头牛进行体尺测量,包括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等指标。数据采集完成后,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西藏黄牛与犏牛在各项指标上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3.讨论
西藏黄牛和犏牛在身体尺寸方面存在差异,黄牛体型相对较大,生长速度更快。这可能与黄牛具有更多的杂种优势有关。两种牛品种在不同身体部位上具有各自的特征。西藏犏牛具有更适应高原环境的身体结构,而黄牛则表现出更高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西藏黄牛和犏牛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可以针对不同用途进行选育。例如,对于高原地区肉食来源的需求,可以通过选育具有更高肉质和适应性的西藏黄牛品种;对于高产奶和役力需求,则可以选育具有更高生产性能的犏牛品种。
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和利用地方品种资源,保持其独特性和遗传多样性。同时,加强良种选育、饲料营养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养殖效益和生产水平。针对生长速度和体型方面的差异,可以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饲料配制等手段进行弥补。为不同品种的牛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营养需求,充分发挥其潜力。
4结论
通过对西藏黄牛与犏牛体尺测量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两种牛只在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和骨盆宽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黄牛的各项指标均大于西藏犏牛;各体尺指标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不同品种的牛只在这些指标上的相关系数较为接近;性别对体尺测量的影响在两个品种中表现一致,雌性牛只的体重略低于雄性牛只,但差异不显著。这些结论对于指导农牧民进行科学饲养、优化育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外,本研究通过对样本进行测量和分析,发现西藏黄牛在体重、身高和胸围等方面均优于犏牛。然而,两种牛在腹围和管围等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的局限在于样本数量较少,可能无法全面反映西藏黄牛与犏牛的实际情况。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增加样本数量,扩大测量范围,以及探讨其他品种牛的体尺特征。同时,本研究为西藏黄牛与犏牛的品种选育、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陶杨,鲁琼芬,盖叶顶等. 不同月龄红河黄牛体重与体尺主成分分析[J]. 家畜生态学报,2023,44(08):8-14.
[2]石溢,易军,方东辉,贺芳等 斜卡黄牛体型外貌调查和体尺体重分析[J]. 当代畜牧,2022,(08):33-37.
[3]郭淑珍,马登录,李保明等. 甘南高寒牧区娟犏牛生长发育指标测定[J].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9,39(02):73-75.
[4]刘鲲鹏,布仁朝格图,杨嘉蒙等. 青海牦牛、犏牛、黄牛体尺测定与改良选育[J]. 中国牛业科学,2016,42(06):17-20+24.
[5]潘泰任,彭鹏,郑太康等. 基于双视角深度相机的羊只三维重构及体尺测量[J]. 激光杂志,2023,44(05):78-83.
[6]耿艳利,季燕凯,岳晓东等. 基于点云语义分割的猪只体尺测量方法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2023,54(07):332-338+380.
[7]张润芝,吴刚. 基于RGB图像的香梨体尺参数测量方法[J]. 农业与技术,2023,43(08):25-28.
[8]陈禹州,石炜,张显宇等. 基于牛体点云的牛体尺自动测量算法[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3,(08):48-54+136.
[9]张婷,李琦. 基于三维点云的牛体尺测量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3,(03):58-61.
[10]赵宇亮,曾繁国,贾楠等. 基于DeepLabCut算法的猪只体尺快速测量方法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2023,54(02):249-255+292.
[11]叶文帅,康熙,贺志将等. 基于深度图像的多姿态肉牛体尺自动测量方法[J]. 智慧农业(中英文),2022,4(04):144-155.
[12]初梦苑,司永胜,李前等.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J]. 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3):228-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