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保护的影响研究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于赢

黑龙江大学

摘要

我国关于农业补贴的政策一直在不断地增加,就目前的四项农业补贴政策在农业实践中实施的结果表明,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以及低毒农药的使用率,先进的农业技术也已被广泛运用,不过这些政策还没有在农业中充分的发挥出作用,还需要国家以及政府不断地研究调整。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户的耕地保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然后详细的分析了农业补贴对农户保护耕地行为的影响,希望能给农业补贴政策的完善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

农业补贴政策;农户耕地保护;影响

正文

引言:农业补贴是众多惠农政策中保护农业发展效果最显著且与农户耕地利用与保护最为密切的政策工具之一,在提高农民从事种植业收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动农民利用和保护耕地积极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已经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强农业补贴政策,其补贴范围及力度也不断增强,但具体运行时所需的高成本,信息的不对称,政策实施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因此本文对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保护的影响展开研究。

一、农户的耕地保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一)农户的耕地保护行为

1.劳动力投入。劳动力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农户对耕地耕种是否精耕细作,是否能充分考虑耕地质量日常维护与管理的需要。一般而言,投入的劳动力越多,耕种越是精耕细作,越有利于耕地的质量保护。

2.农田基础建设投入。完善的灌排水利系统、农田道路等农田基础设施,不仅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必备条件,也是确保耕地质量的重要前提。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一次性的项目建设外,还离不开农户的日常维护,特别是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农户对农田基础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投入更显重要。

3.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应对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必然选择。一般而言,农户应用农业机械越多,对耕地耕种的责任心和主动性越强,潜意识中表现对耕地的珍惜,越有利于耕地保护。

4.耕作制度。耕作制度是以农业熟制和作物布局为主要内容的耕地耕作体系。不同的前、后茬作物搭配,对耕地的养分平衡影响很大,科学的耕作制度,能做到用养结合,保证土壤养分的相对平衡,从而维持土壤的肥力。

5.肥料选择。主要体现在农户对化肥与农家肥的选用上,化肥养分虽含量高,见效快,但肥效持续时间短,且易造成土壤板结和面源污染。而农家有机肥大多是完全肥料,肥效持续时间长,能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更有利于耕地的质量保护。

6.病虫害防治方法的选用。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还是高效、高毒、高残留的普通农药,或农药施用方法的科学与否,对于土壤环境变化都产生着重大影响。那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更有利于耕地的质量保护。

7.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不仅能提高农产品产量或质量,而且有利于耕地质量的维护。这是因为一个成熟的先进农业技术,是经过多年的总结与实践检验的,不利于耕地质量保护的技术是不可能推广应用的。

(二)影响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因为耕地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对耕地的保护自然是精心的。但是近年来,由于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单纯依靠耕地很难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只要有能力的农民都进城务工了,对耕地的保护自然不再精心。

2.农户自身因素。耕地的保护也是一门技术活,其涉及农作物种植的选择、农药、化肥以及农业技术的选择,农民自身的素质同样是决定因素之一。而收入越高的农民,他们对耕地保护越没有热心,因为从其他渠道就可以赚到足够的钱,耕地保护不再重要。

3.耕地条件。耕地条件会影响到农民的保护态度,一般而言,耕地条件越好,农民越愿意种植,也更愿意投入保护力量。另外,耕地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使用农业机械,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进而获得农民的青睐,保护情况也会更好。

4.外部因素。农民对耕地保护的行为还会受到一些外部条件的影响,比如,耕地产权制度,当农民有话语权时,自然会从长远考虑耕地的使用与保护,各地方政府随意征用耕地,实质上动摇了农民对耕地保护的信心。

二、现行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保护的具体影响

(一)总体影响

1.粮食直补。粮食直补是直接通财政转移支付给予农户的补助,其与际种植面积相关,面积越大、补贴越对于种粮专业户而言,这一补贴的效果尤为明显。但考虑到流转土地的稳定性保障力不够,种粮农户并不愿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过多。即使拿到再多的粮食直补,农户可能还是停留在使用耕地而不是保护耕地上。

2.良种补贴。一般而言,良种补贴只是会促进农民选用良种,以及相关的农业配套技术。很显然,良种补贴的推出有利于农业领域育种、选种的发展,但对于与耕地保护有关的农田基础建设投入、劳动力投入以及肥料农药,良种补贴产生的作用十分小。

3.农机具购置补贴。这类补贴只有当农户购买或更新农机具时才能获得,但对于很多家庭耕地只有不到4亩的农户而言,购置农机具的投入巨大,少量的补贴不足以让其下决心投入,更不用说增加对耕地保护的投入。

4.农资综合补贴。这是政府为稳定农民种粮收益的一种直接补贴制度,农业生产资料购买越多,获得的补贴数额就越多。相对而言,这种补贴是对生产成本的冲减,而不是对种植收入的提升,因此其对农户保护耕地积极性的影响不大。

(二)不同农户类型耕地保护行为实行农业补贴以来,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一是在收入效应上,从2004年116亿元到2014年的1222亿元,逐年增加的农业补贴实实在在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产出效应。在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的刺激下,优质良种以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增加了农业种植效率与水平。三是规模效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让农业规模化种植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农业补贴的存在,在加速耕地流转的同时,也会让不少农民不愿意进行耕地流转,从而阻碍农业种植的规模化。

不同的农户其收入来源与收入水平不一,对待农业补贴的感受也各不相同,自然在保护耕地的作为上也有所差别。一是专业农户机械化使用、先进技术应用比较积极。由于专业农户的耕地面积大多比较大,能够获得的农业补贴总额相当可观,且经济实力也较强,有使用中大型农业机械的实力与意愿。而兼业农户有很多只是把农业生产当作副业,不愿意投入过多财力与人力。二是在农田基础设施维护上。由于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大多数兼业农户对农田基础设施的维护不上心,能用最好,不能用也无所谓,反正还有打工等收入。而专业农户将农业生产视为唯一经济来源,他们对农田基础设施的依赖显然更强,更愿意投入人力财力物力维护保养农田基础设施。三是专业农户更愿意使用绿色、无害农药化肥。相对于兼业农户,专业农户大多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对打造绿色农产品比较热心,使用无毒、低毒农药、农家肥的积极性更高。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现阶段农业兼业的程度比较高,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利,很多农户对于农业补贴政策的方向有一些新的想法,希望能够在农田基础设施、农业规模化经营等方面加大一些补贴力度,从而促进农业的抗灾能力的有效增强,对于种粮大户要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从根本上保证农户耕地的基本收入,这样才能增加农户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美球,钟太洋,吴月红.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1):14-23.

[2]谭春.简析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意义[J].农业与技术,2014(12):224-224.

[3]李舟.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保护的影响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8):51-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