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地铁运营应急管理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李玉

​(哈尔滨地铁集团运营分公司客运总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

地铁运营不断面临突发事件的应对挑战,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地铁运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影响地铁安全运营应急处理模式方面入手进行了探究,针对发生的原因初步提出了一些预防事故发生的应急措施,例如:加强预防、挺高建设质量等等,进而对地铁运营管理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一步关注了发生突发事件后产生问题的纠纷,对发生事故后应该采取的处理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对今后地铁安全运营工作起到帮助借鉴作用。


关键词

地铁运营;应急;研究

正文

引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运营线路和持续增长,这对于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狭义上专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或捷运系统;广义上,通常涵盖了地区各种地下与地面上的高密度交通运输系统。近年来地铁事故不断的发生。如何提高在发生突发事件和极端条件下地铁运营的应对措施,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因此,提高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和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尤为重要。

一、地铁运营应急处理模式研究

在地铁运营当中,应急协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具体工作开展当中,按照明确的要求做好职能分工、建立响应机制以及机构设置,可以说是保障地铁在运行当中具有高效应急协调机制的重要基础。

(一)构成要素方面

在科学的应急协调机制当中,其具有五个基本的要素,其具体即为责任分工、启动条件、责任主体、协调机制以及应急方案这几方面。

(二)模式类型方面

其主要的类型有:第一,处置响应模式。在该模式当中,政府对地铁的专门应急机构进行设置,在紧急事态发生后,其中的指挥机构即能够发挥出自身的处理中枢作用,对现场的协调指挥任务进行负责,通过政府强制措施的应用保障相关措施都能够科学到位,以我国的广州以及上海地区为例,两者的地铁所使用的即是该响应模式;第二,水平响应模式。在该模式当中,政府内部没有常设机构的建立。当紧急事态发生后,由地铁公司做好主体进行应急处置。在此过程中,地铁单位同其余机构以及单位按照单对单的方式进行联系;第三,混合响应模式。在该模式当中,具有常设指挥机构的建立。在具体工作开展当中,由该机构对相关任务以及命令进行下达,做好相关方面的协调。在紧急事态下,其将同地面交通进行联系,由自营巴士进行处理。

(三)机构设置

在对应急机构进行设置时,通常需要能够充分联系以下要求进行处理:要对具有常设、独立特征的结构进行建立,以此对可能发生的突发问题进行随时的应对。在成员选择方便,则需要选择在突发事件以及事态下可能涉及到的单位与部门。由市一级领导担任该机构的总指挥,以此更好的发挥其指挥作用。在必要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行政手段的应用保障相关措施在具体执行当中具有较好的效力。

(四)应急指挥办公室

对于应急指挥办公室来说,其在具体工作当中的主要职能有:第一,对地铁突发事件的专项预案进行完善与制定;第二,积极组织相关力量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以及特大事故的处理,对现场总指挥进行制定,实现对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统一指挥,避免事件以及安全事故出现进一步扩大以及蔓延的情况;第三,做好各单位的检查督促工作,保证其能够在事故当中做好信息收集上报、抢险救援以及相关的善后处理工作;第四,督促各单位能够做好突发事件以及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与防范。每一年,都需要组织领导对重点单位做好应急救援演练。同时做好专门救援信息网络的建立,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够面向社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在对社会当中谣言进行平息的情况下保障社会的稳定性。

(五)应急响应机制

应急响应机制,即当地铁发生突然状况时,在事故发生现场、应急处理单位以及指挥机构这几方面通过之前的规定,在既定信息通道对信息所进行的反馈以及发送机制。其具体包括有预测预警、指挥协调、信息发布以及预案启动这几个机制。

二、提高地铁运营应急的措施

(一)应对体系设计

在以往地铁突发事件防治工作当中,仅仅对地铁系统内部发生时间时对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行应用,即更多的是对内部系统当中某个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与处理进行强调,而在全面以及系统角度则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情况。对于地铁来说,其是一个具有复杂、庞大特征的系统,在其具体运行当中,具有非常多环节的涉及。对此,在实际对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进行建立时,即需要能够从全局以及系统的角度做好考量。

(二)加强预防

对于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来说,在以往体系工作开展当中,经常将事故发生后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作为工作重点。但就实际情况来说,突发事件的发生并非常态,如果能够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也是对于突发事件发生的一种良好应对。对此,即需要能够在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当中对事前的预防引起重视,在将突发事件的预防纳入到应对体系当中的同时使其能够占据较大的比重。及具体措施方面,首先需要在日常工作当中做好工作人员以及乘客的教育工作。在地铁运行当中,乘客的素质水平将对地铁的安全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此,即需要能够在教育当中使乘客能够具有更强的出行乘车意识,最大程度降低因乘客因素的存在所导致地铁事故的发生。其次,还需要加强对于乘客在事故状态下自救逃生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做好工作人员在职业道德、法制、安全以及技术方面的教育,在具体工作开展当中对安全第一的运营准则进行时刻的牢记与遵循,避免出现麻痹大意情况。

(三)软硬件建设

突发事件的发生是无法预料的。对此,即需要地铁能够做好报警、消防以及监控等硬件设施的配备,以此作为地铁实际运行当中对突发事件进行应对的基础。同时,就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地铁事故的发生情况看来,仅仅在硬件设施方面的配备也并不代表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对此,即需要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软件方面的建立,以此最大程度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

(四)加快运营速度

在地铁运营中,对运营速度进行加快、实现相关人员集中时间的减少也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在地铁运行中,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减少事故危害,则可以通过对列车运营速度进行加快的情况下使乘客们都能够尽快到达目的地,实现车站滞留时间的减少。

(五)加强指挥协调

对于完善的地铁突发应对体系来说,人的协调与指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因素。当地铁突发事件发生时,也离不开多个部门间的合作。对此,即需要能够做好具有高效特征的调度指挥机构,以此在紧急事故状态下能够实现物力、人力资源的充分调动,通过对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危害。

三、结束语

对于地铁来说,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城市地铁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当中,做好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一项措施。而在近年来城市地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城市减灾防灾工作中,地铁应急救援具有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在该种情况下,即需要能够积极做好地铁运行中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研究。在地铁车站布置方面,需要能够做好突发事件发生的考虑,要保证利于救援与逃生。同时,在具体工作开展当中也需要能够积极总结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情况,通过相关资料与数据的收集在一个非开放空间当中研究疏散模型。实现高效联动机制的建立,为我国地铁的安全平稳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琦.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探究[J].科技信息, 2018, (27)

[2]柳长城.地铁车站岗位优化后各方人员应急联动及安全管理措施研究及分析[J].科技风, 2019, (20):267-268.

[3]刘伟.浅谈地铁事故的应急处置和社会责任问题[J].四川水泥,2017,(2):3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