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孙桂玲

372926197403103347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带动了农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户,特别是蔬菜开花期与结果期,需水量大,为确保产量,必须灌溉。灌溉方法不当,灌溉水利用率会下降。本文以番茄为例,采用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滴灌灌溉技术和渗灌灌溉技术,并结合高、中、低灌水下限,分析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灌水下限对生长过程中株高、茎粗、根系生长情况及果实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更加适宜蔬菜种植的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效果

正文


引言

日光温室蔬菜是我国现代高产高效农业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日光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把冬闲变成冬忙,增加农业种植收入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多采取连年在同一日光温室种植经济效益高的蔬菜作物,重茬障碍已经成为制约日光温室种植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探索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田连作障碍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是进一步提升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效益的基本保证。

1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番茄植株株高的影响

植株株高的变化是评定番茄植株生长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也能够反映各种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的适应。实验的6个处理下番茄植株株高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长,计算各阶段时间与植株株高的变化可得出不同处理各段时间的株高生长量,如表1所示。分析可得,各个实验小区的番茄植株的株高在定植14天后:(1)14~21天内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这一时间段内各个处理间的株高生长量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在21~28天时,植株株高的增长速度加快,株高每天的增长幅度增大,这一阶段不同处理间株高生长量开始出现显著差异。其中处理1和处理2的株高生长量相对较大,均超过了4.30cm/d;处理5和处理6的株高生长量较小,与处理1和处理2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处理3和处理4与其他四种处理在株高生长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笔者推测可能是由于番茄植株在这一时间段内的根系尚且较小,滴灌灌溉模式能够让水快速准确地到达植株的根部,进而使得植株生长速度更快。(3)28~35天时,各个实验小区番茄植株的生长量达到了峰值。此时番茄植株生长阶段进入了开花期,需水量大幅度增加。在灌溉模式相同的情况下,植株株高的差异与前一时间段类似;而对比3个灌水下限,滴灌灌溉模式下的植株生长量更大;总体而言,这一时间段不同灌溉模式的番茄植株株高生长量均随着灌水下限的变大而增加。(4)在时间达到定植后42天后,植株株高的增加趋势逐渐平缓,各个处理下植株的株高生长量差距变小;(5)42~49天时,对比可发现,高灌水下限的植株株高生长量依然大于中、低灌水下限,但同一灌水下限下的不同灌溉模式的株高生长量已基本不存在显著差异;(6)49~56天期间,各个处理中,低灌水下限的植株株高生长量均超过中、高灌水下限,笔者推测在开花期末期的番茄植株适当减少灌溉水的总量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植株株高增加。对比各个实验小区番茄植株的株高变化情况可以发现,在滴灌灌溉模式相较于苗期渗灌灌溉模式处理株高生长量相对更高,且在植株最终的株高也相对更高,说明在定植后使用滴灌灌溉模式更加有利于番茄植株的生长,笔者推测可能是因为滴灌灌溉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番茄植株的根系生长。与此同时,灌溉模式相同时,株高生长量均随着灌水下限的增大而增大,但当植株逐渐从开花期进入结果期的过程中,低灌水下限更有利于植株生长

1不同处理下番茄各时间段株高生长量

图片1.png 

注:同一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2合理选择大棚蔬菜种植地

种植地址直接关系着大棚蔬菜生产质量,种植人员在选址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点:(1)土壤条件。为了营造适宜大棚蔬菜生长的环境,地形平坦且开阔的平原地带最佳,尽可能远离居民区,减少人员因素对大棚蔬菜生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检测种植地土壤条件是否满足大棚蔬菜生长要求,确认土壤中是否含有浓度超标的重金属,盐碱含量也不宜过高,会对大棚蔬菜正常生长造成影响。与此同时,蔬菜大棚搭建区域范围内的土壤结构、透气性等均要保持良好状态,才能保证大棚蔬菜种植后所需水分、养分供应充足,为实现大棚蔬菜高产提供基础保障。(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夏气候差异较大,雨雪天气常在某一时期集中出现;而南方地区则是具有常年高温特点,日照条件充足,但也会伴随着土壤中水分含量较少等问题。因此,在选择大棚蔬菜种植地址时,需要综合考虑南北方地区气候条件,减少气候条件对大棚蔬菜种植的不利影响。(3)温度及空气。适宜的温度环境是大棚蔬菜保持良好发育状态的必要条件,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节棚内温度,棚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直接影响大棚蔬菜正常发育。若棚内温度过高,会导致土壤内部温度上升,阻碍蔬菜根茎吸收外部氧气,进而出现脱水严重情况,加快棚内蔬菜死亡。因棚内空间密闭,在蔬菜生长期间要做好通风处理,保证棚内空气流通及氧气含量符合规定标准。若棚内空气流通效果较差,内部产生的有害空气无法及时被排出,极易增加病虫害发生概率。

3配方施肥,增施生物发酵菌肥

在日光温室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期,根据其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利用水肥一体化设施精准使用该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营养元素,基肥一般每667m2施用64%磷酸二铵(P2O5含量48%、N含量16%)20~25kg、12%过磷酸钙50~75kg、含有木质素成分的生物发酵菌肥150~200kg,生物发酵菌肥2/3撒施,1/3结合起垄条施。木质素俗称“土壤清洁剂”,施入土壤后能够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规避重金属对下茬作物的为害,降低重金属离子活性,提高土壤中有益菌的含量,还能改善土壤生物生态环境,进一步壮大土壤中有益菌菌群。利用生物有益菌的占位效应,抑制土壤中致病菌的活性,降低甚至规避下茬蔬菜作物土传性病害的发生及为害。温室蔬菜生殖生长期,结合水溶肥的使用,追施富含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寡雄腐霉菌的生物发酵菌液,一般每次每667m2用量在10kg左右,在蔬菜根际周围形成有益菌群,预防蔬菜根部土传性病害的发生。

结语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中,滴灌灌溉模式相较于渗灌灌溉模式更加适宜番茄的种植,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番茄植株株高和茎粗地生长,并能够提升植株根系强度,对于番茄最终果实的产量也相对较高。同时,在番茄需水量较少的苗期与结果后期减少灌水下限,而在需水量较多的开花期与结果前、中期增加灌水量,不仅能够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还能够确保番茄植株的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李宪国.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2):57-59.

[2]吴建婷.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研究[J].种子科技,2022,40(8):55-57.

[3]李文玲,孙西欢,郭向红,等.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氮供应对大棚番茄品质的影响[J].节水灌溉,2020(01):34-38.

[4]菅毅,周金星,万龙,等.基于TOPSIS方法的喀斯特断陷盆地区番茄地下灌溉技术节水效益综合评价[J].节水灌溉,2022(02):89-94+10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