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谢益根、余先焕、罗诗斌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黄埠镇人民政府3412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问题以及相应的治理对策。畜牧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严重源头,对策的探讨对于改善我国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畜牧业粪便废弃物污染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影响,然后提出了一系列治理对策,希望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畜牧业,粪便废弃物,污染,治理对策

正文


引言:

畜牧业在我国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产生的粪便废弃物也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得当处理,将会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危害生态平衡。这里探讨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治理对策。

一、畜牧业粪便废弃物污染现状

1.1 粪便废弃物产生量

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产生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规模扩大所致。大规模养殖场的兴起导致了粪便废弃物的集中产生,因此其产量大幅增加。尤其在家禽和畜牛等大型畜牧养殖中,粪便废弃物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成为了农村环境管理的重要问题。粪便废弃物的产生不仅与畜牧业规模有关,还受到养殖方式和管理水平的影响。传统的散养方式相对较少产生粪便废弃物,但现代化养殖方式则产生了大量的粪便废弃物。这一现象突显了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产生量的不断上升。

1.2 污染范围和程度

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范围已经扩散至农村和城市周边地区,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粪便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粪便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过量的施用会导致土壤中养分积累,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质量。另一方面,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会渗入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资源,危及饮用水安全。粪便废弃物中的氮和磷等化学成分也可能进入河流和湖泊,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加速水体富营养化过程[1]。粪便废弃物还可能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因为其腐烂和发酵释放出恶臭气体,影响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粪便废弃物的污染程度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取决于处理和管理方式。不当的废弃物处理方式,如露天堆放、未经处理的直接排放等,会加剧污染程度。污染程度还受到降水和地下水流的影响,因为它们可以带走废弃物中的污染物质并扩散至更广泛的地区。

二、影响畜牧业粪便废弃物污染的因素

2.1 畜牧业规模

畜牧业规模是影响粪便废弃物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场通常集中养殖大量的牲畜,导致了粪便废弃物的集中排放。这种集中排放会加剧废弃物的污染程度,因为大规模的养殖场通常难以有效管理和处理庞大的粪便废弃物。相比之下,小规模和散养的畜牧业养殖方式相对减少了粪便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因为其废弃物产生相对较少且更分散,有更好的处理和利用机会[2]

2.2 废弃物处理方式

废弃物处理方式影响着粪便废弃物的污染程度。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对废弃物的污染潜力产生显著影响。一些养殖场采用传统的露天堆放或未经处理的直接排放方式,这会导致废弃物的直接暴露,增加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而采用现代化的处理设施,如沼气池、堆肥厂等,可以更好地控制和处理粪便废弃物,减少污染风险。此外,资源化利用废弃物,如生物气生产和有机肥料制备,可以减轻污染压力,还能够为畜牧业提供可再生能源和肥料资源。因此,废弃物处理方式的选择对于减轻粪便废弃物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2.3 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方式也对粪便废弃物的污染产生重要影响。在一些地区,粪便废弃物被过度施用在农田上,土地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极限。这不仅导致了土壤中养分的过量积累,还可能引发土壤质量下降和农作物的品质问题。此外,粪便废弃物的过度施用还可能导致废水中的污染物质渗入地下水,危害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计划对于减轻粪便废弃物污染至关重要。

三、治理畜牧业粪便废弃物污染的对策

3.1 粪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粪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减轻污染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将粪便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资源,可以降低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生物气生产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将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发酵处理,产生沼气。沼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用作家庭、农业和工业的能源供应,还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我们不仅减轻了环境污染压力,还在能源生产方面具有潜在的经济收益。粪便废弃物也可以用于有机肥料的制备,粪便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包括氮、磷和钾等,对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通过适当的处理和加工,废弃物可以转化成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3]。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还能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了对化学肥料的依赖,降低了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2 畜牧业规范管理

畜牧业规范管理是治理粪便废弃物污染问题的关键举措,这一管理方法的核心在于建立和实施严格的畜牧业管理规定和标准,以监督和引导行业内的规范行为。规范管理要求对粪便废弃物的产生量、处理方式、排放情况等信息进行监测和记录。这有助于管理者和监管部门了解粪便废弃物的处理情况,确保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都在法定规定内。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问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为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规范管理还包括对养殖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可以提高他们对废弃物管理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管理规定。这不仅有助于减少规定的违反情况,还提高了养殖场内部废弃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养殖场,规范管理还应实施处罚措施。这可以包括对其施加经济罚款、暂停或撤销经营许可证等措施,以促使其改进管理和处理方式。这样的制裁措施不仅可以对违规行为形成威慑,还可以维护整个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4]。通过规范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粪便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和不当处理,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维护生态平衡。

结束语:

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对我国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我们可以减轻这一问题的影响,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希望本论文提出的治理建议能够为相关部门和农业从业者提供有益的指导,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德彬.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08):13-15.

[2]张艳军.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J].现代畜牧科技,2019(07):143-144.

[3]刘元平,李锋.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10):28.

[4]孔源,韩鲁佳.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06):92-9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