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必要性及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村庄 DOI: PDF下载

田忠

中共敦化市委党校 吉林 敦化 1337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更要大力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毋庸置疑,想要彻底化解农村腐败这一问题,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理应首当其冲。农村人多地广,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个广阔的舞台如何使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新时期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必要性及实现路径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 营造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文化氛围的需要。

一直以来,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氛围没有在农村深入人心是我国农村开展廉政建设的最大阻碍。在生活中,一些清廉干部往往被社会上的一些人说成是“假正经”,而那些腐败分子,则被农民百姓捧为“有本事”。因此,当前的农村,迫切需要廉政文化的熏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社会廉洁文化思潮的形成。

铲除农村“腐败文化”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虽然我们一直在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力度,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腐败现象依然存在,腐朽思想仍有市场。为了农村基层组织更加廉洁清明,使腐败现象无处藏身,我们不仅要利用制度的约束,还需要利用文化的感召力。因为文化才可以真正的改变和塑造人。因此,我们要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遵循文化的客观规律,以其独特有效的方式,将廉政的内涵和要求渗透到农村的社会生活当中,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进而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在社会形成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廉政文化氛围,从根源上消灭村干部集体性腐败、体制内腐败和羡腐心态,助推农村廉洁组织的和谐发展。

二、 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制度建设

近年来,不仅把廉政教育锁定在党政干部、基层干部身上,更是将廉政的概念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一方面,建立廉政文化宣传合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加强与媒体的协作,定期推出有深度、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建立全民参与机制,通过实践活动,有计划、分层次的开展廉洁教育。

(二)创新廉政文化活动载体

1.开办微信课等方式提升农村干部理论素质

坚持每周一课,以“微信平台”为主要支撑,辅以网络平台等多种媒体加以推广,力求突出“四微”特色,即“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通过平台,使廉洁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思想更加扎实,廉洁文化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2.构建廉政文化立体格局

依托“基地网络布局”,构筑实体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广场资源,将其打造为“案例警示、文化熏陶、视频教育”三位一体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将廉政文化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同时,将红色教育基地建立成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使廉政文化建设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依托“数字网络法庭”,构筑数字化教育平台。依托法院廉政教育基地,开设“数字法庭”观摩活动,对有教育惩戒意义的案件庭审进行开放观摩使全市机关干部广泛受教竭力将“数字法庭”已打造成地方特色的廉政教育新平台。

3.构筑廉政文化建设体系

把廉政文化进农村与廉政文化进农村学校、进农村家庭结合起来,廉政文化进农村家庭就是要将廉洁意识渗透至每个农村家庭、每个家庭成员。廉政文化进学校就是要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各项富有特色的活动,与课堂相结合,与学校校园文化相结合,与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活动。通过构筑“三进”(进农村、进农村家庭、进农村学校)平台,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取得一致,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形成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网络和综合效应。

三、 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

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

制度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因此,在廉政文化建设体系中廉政文化制度具有核心地位。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应包括规廉政的规章制度和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将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到法制建设的轨道当中,才能促使农村“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才能够真正的形成。

(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廉政文化内容

文化的建设不能跟历史割断,要加强基层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就要充分挖掘、整合并利用传统廉政文化资源,扩大基层农村政府廉政文化建设的功能。中国的文明历史中政治文化博大精深。而廉政文化思想核心在于:“为政者廉以洁己”、“为政者慈以爱民”、“为政者要惟在的人”,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从洁己、爱民、任贤三个方面构建廉政文化的思想体系。在现代,它仍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思想约束官吏思想行为,从而产生了像包拯、海瑞这样克己奉公、刚正不阿的清官。这些清官是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集中体现,他们深入民心,至今仍然是中国社会判断政府官员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也是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及其当代“公务员精神”的文化渊源和直接动力。

增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效果

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内容要生动活泼,特别是要适合群众的口味,抓住群众的心理,让群众主动参与。要广泛利用电影、电视、网络、报纸、广播、广告、标语等途径传播廉政文化,通过影视文学作品、电教片、地方戏曲、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表现和反映廉政文化。在乡镇机关和学校还可开展廉政讲座、廉政书法、廉政绘画、廉政征文、演讲、演唱等活动。在村级可以利用群众婚嫁喜事或过年过节机会,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村喜庆气氛,又可以增强群众廉洁观念。切合实际,寓教于乐。

我国有几千年的廉政和腐败史,廉政文化的素材取之不尽,关键是如何加以挖掘整理。应该充分挖掘本地历史人文资源和革命历史题材,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廉政文化乡土教材。如整理出本地过去和现在的高风亮节、勤政廉政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格言,或编印成册向群众发放,或张贴在墙形成“道德墙”,或树立“道德功名碑”让后人传颂,以身边的典型教育自己。还可以组织农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廉政山歌戏曲节目,在农村群众休闲时传唱演出,使农民群众在笑声中得到启发和教育。自然景观好的地方可将廉政文化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形成优美的生态廉洁景观村落,创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建立健全廉政文化成效评估体系,检验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效

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果带有“软”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不能切合实际的进行评估,就很有可能助长形式主义。由于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群众关于对廉洁和腐败所持有的基本态度、群众对于腐败所带来的危害的认知程度、群众对于反腐败工作的支持力度等方面,因此,关于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评估,就要针对以上这些方面进行。在科学的抽样调查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果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会使人们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发挥文化的传到力重新建立积极、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体系,使社会充盈在廉洁的氛围中,使腐败无处滋生,在社会中吹起廉洁的风。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