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对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作用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山区农民;促进增收
正文
前言:我国属于农业生产大国,加上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新型农业技术得到了广泛性地利用,有效地解决了在以往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促进了山区农民增收。因此,相关部门要选择合适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案,以促进山区农民增收为主要的基础,有序地规划不同的推广环节,扩大先进农业技术在地区中的影响力。
一、农业技术推广制约山区农民增收的因素
地理环境是农业技术推广中限制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原因之一,山区地形崎岖不平、土地资源受限、气候条件复杂多样,这一切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山区地势起伏使机械化操作难度大,很多高效农业机械不能适应山区地形。另外,山区土壤肥力比较低下,水资源缺乏,农户从事农业生产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地理环境所限,给山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从而又制约着农民增加收入的速度[1]。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经济条件也是限制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原因之一,山区农民经济水平比较低、资金短缺、技术投入受限,使其采用新型农业技术面临巨大经济压力,由于引进新技术需投入巨资,山区农民收入有限难以承受这一费用。与此同时,山区运输条件差、市场接触少、农产品销售渠道比较局限等问题,进一步限制了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增收步伐。
二、农业技术推广对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意义
(一)育种技术分析
育种技术通过筛选选育出品质优良、产量高的农作物品种而提高其产量与品质,其实施需要科学作为引导,只有以科学为指导,育种技术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农民要学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认识作物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规律,并经过合理配种与筛选,培育出适合本地土壤与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新品种。这就要求农民要不断地学习、提高科学素养、积极参加科技培训交流活动、密切同科研机构、专家合作、探索育种技术前沿。山区农民增加收入时,利用育种技术可选育出与山地气候、土壤条件相适应的优良品种来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如根据山区土壤酸性强、瘠薄等特性,可培育出适应该环境、产量高、耐受性强的优质农作物品种来提高农民收入。
(二)灌溉技术分析
灌溉技术就是通过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以及灌溉工程的建设来对农田进行适量供水,从而实现对农作物生长条件进行优化。在山区农民增加收入时,灌溉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解决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和土壤水分缺乏的问题,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合理灌溉技术既能够提升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又能够减少灌溉水资源浪费,降低农户用水成本增加收益。灌溉技术实施前,要细致调查分析山区地理环境。山区地形复杂、地形变化大、农田分布广,所以需针对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灌溉技术,灌溉时需要综合考虑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和水资源状况来决定最合适的灌溉方式,灌溉技术需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可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农田并实时获得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水量,以准确调节灌溉水量。另外还可借助无人机和传感器等高科技设备进行智能化灌溉管理,通过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能够在提升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前提下,达到精准灌溉、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等目的。
(三)化肥技术分析
化肥技术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来提高农作物养分吸收与利用效率、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山区农民可以合理应用化肥技术,提高山地土壤肥力状况,提高作物生长产量,增加农户经济效益[2]。作为关键环节,需要山区农民要对不同种类化肥有所认识,根据农作物需要选用适宜化肥品种。常用化肥种类有氮肥、磷肥、钾肥等,氮肥适于改善作物茎叶生长状况,磷肥利于促进作物根系发育,钾肥对增强作物抗病能力及产量有显着效果。所以在施肥时,农户要根据作物生长阶段以及所处土壤养分情况合理选择适宜化肥种类,并根据作物需要和土壤的肥力状况科学地确定化肥的合理用量。可通过对土壤进行肥力测定和对作物进行元素分析,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精确评价,以合理地决定施肥量。例如,马铃薯在黄壤土中施肥时,需要氮(N)0.5kg、磷(P2O5)0.2kg、钾(K2O)1.06kg,氮、磷、钾的比例为1:0.5:2。此外,推行化肥技术要求农户把握适当施肥时间,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所需养分存在差异。例如,蘖肥一般在水稻4叶期即移栽后3-5天施入,较好的稻田一般亩施硫酸铵7.5-10公斤或尿素4-5公斤,瘦田亩施硫酸铵10-12.5公斤或尿素5-6公斤。穗肥施用时间为水稻10叶期,一般亩用氮钾二元素配方肥10-20公斤加尿素5-15公斤,高钾土壤可亩用尿素20公斤左右。所以,农户要针对不同作物生育期及生长特点选择合适施肥时间。例如,对早熟作物,可在播后初期第一次追肥,生长过程中需定期追肥才能满足其养分需求。
(四)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分析
农业推广指导有很多途径,主要包括科学研究和示范推广。科学研究为农业指导推广提供了依据,通过深入研究土壤、气候因素,可以探索出更适合农业的发展途径与手段,通过种植新品种、改良土壤质量、增加养殖效益,给农户提供可靠科学依据。之后要将示范推广作为指导农业的主要手段,通过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使农民能够接触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示范基地既能给农户以真实可信的借鉴,又能激发农户学习欲望,发挥农业生产潜力。农户可在示范基地了解科学耕种技术、有效管理方法和现代化农机设备使用情况,从而不断提高农业技能及管理水平[3]。
三、农业技术推广对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
(一)提升农民素质强化培训力度
提升推广农业技术是帮助山区农民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任务。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办法加大培训力度和提高农民素质。比如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农业技术推广要结合当地农民的需要,针对不同农业的特点及需求进行针对性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可包括理论知识讲解、示范项目展示、实地指导和其他形式,满足农民学习需要。同时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与研发势在必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技术得到了更新,为使农民能及时地了解、掌握最新技术,必须加强同农业科研机构、高等学府等单位的协作。通过协作研究开发新型农业技术与生产模式来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这样农民就能较好地解决各种特定的问题与挑战,从而使农业生产得到高效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经济激励措施同样重要,农村地区由于种植业、养殖业风险较大,农户倾向于采用新技术。因此政府可制定有关奖励与补贴政策以激励农户参加培训与推广活动。这样农民就会更主动地去学习,并运用新农业技术以增加产出与收益。同时政府也可鼓励企业、金融与保险机构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中来,放宽融资门槛,增加农作物保险种类,降低农作物保险等方式,以协助农户更好的进行技术创新。最后,强化社会宣传与信息传递同样不容忽视,通过多种形式的推广,使广大农民认识到推广农业技术的意义与效益。同时在农户与政府、企业及专家间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将农业政策、技术信息及市场需求等信息及时传达出去,使农户能更好的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二)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扶持力度
实现高效农技推广必须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支持,政府作用至关重要,政府应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投入与扶持,可通过加大基层农技推广资金预算来保障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来源还可多样化,除政府财政拨款之外,还能吸引社会资源介入。比如指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农技推广工作,并通过农业技术有关企业或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获取更多的经费、技术支持。同时可鼓励农户参与农技推广项目建设,并采取自愿参加或者联合投入等形式增加推广资金来源。这既能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又能吸引较多专业人才与技术支持,促进农技推广质量与成效。此外,农技推广方式方法有待革新,在传统培训与示范田形式之外,还可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在线培训和远程指导,借助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能够实现信息快速发布与沟通,为农技推广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同时也可运用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调研山区农业发展现状及需求,从而为农技推广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引导与支撑。这既能改善推广效果,又能降低成本,避免浪费资源,提高农技推广资金使用效率。政府有关部门要组织人员深入到实地进行巡视,了解资金需求之后,再上报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避免出现资金断裂的问题,更好的支持推广活动的实施。
(三)建设农业综合服务机构加强推广
就农业而言,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的重要工作,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山区农民增加收入无疑至关重要。在这一进程中,构建农业综合服务机构,加大宣传力度是有效手段,农业服务机构建设是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根本,这些组织能够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并向农户提供农业实时信息与技术支持。通过构建农业综合服务机构能够使农业技术推广由“面对面”的传统模式向更有效、更科学的模式过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促进农业技术迅速扩散与应用。首先,农业综合服务机构设置应确定目标与定位,要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农业技术支撑与服务为宗旨。从定位上看,农业综合服务机构可吸收农业专家、科研机构、农技推广人员共同组成协同合作平台,向农户提供精准实用的农业技术信息与服务。其次,农业综合服务机构的设立需重视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农业技术推广既要跟上科技进步,引进农业先进科技成果并创新应用,同时也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农业技术数据库与信息平台,便于农户获得最新技术资讯与实践经验,促进农业综合服务高效优质。再次,设立农业综合服务机构需重视农民需求与特征。在农业生产中农民是主体,其意见与需求应该得到充分考虑,可通过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与农户深入沟通,了解农户实际需要,以便有的放矢地给予服务与扶持。最后,农业综合服务机构的设立应加大政策支持与宣传推广力度。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农业综合服务机构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为其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通过媒体宣传和培训讲座,加大农业综合服务机构宣传与推介力度,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技术推广对促进山区农民增收所发挥的价值较为突出,因此相关部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推广方案,并且还要考虑农民基础素质的特点,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多样化的推广,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使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能够变得更加成熟,带动山区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令.现代农业技术与新型农机具推广应用浅析[J].农民致富顾问,2020(20):170.
[2]罗天翠.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J].新农村(黑龙江),2018(17):119.
[3]陈灿亮.现代农业技术与新型农机具推广应用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1(11):108.
...